抗疫选题需从“短平快”向“专精稳”升级
在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褒扬人性光辉、传递爱与希望的同时,抗疫类出版物的数量与规模须服从于质量与效益。出版人应凭借自己的智识与担当为时代沉淀记忆、留存大书。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同时,抗疫类图书选题有必要从“短平快”向“专精稳”深化升级。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出版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应对、主动作为,目前已推出约600种抗击疫情图书选题,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浓厚舆论氛围。同时也应看到,在这些出版物中,预防手册、防护指南、知识读本等已是常见,形式与内容有所雷同。如何避免同质化、平庸化、短期化,成为摆在出版人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从短到专,体现出版人之智。迅速反应之后,更应进一步深化专业水准。在读者普遍了解了疫情防控知识后,更为专业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日益凸显。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中文版、英文版、图解版)》对办公建筑在抗击疫情期间科学运行管理、更好保护使用者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图书出版上海有限公司《舰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介绍了新冠病毒基础知识、舰船卫生管理、心理防护以及疫情的应急管理与控制等内容。
以热点问题和读者需求为导向,出版人应凭借专心、专业、专注,对目标读者的阅读诉求进行细化和把握,对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加以了解和掌握,从而在疫情之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科学防控、理性应对。
从平到精,折射出版人之识。有了专业权威的内容,更应进一步精准对接读者所需。出版人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品牌特色,切实增强读者意识,做到线上线下互补、纸质图书与多种媒介联动。如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等推出“小律在线智慧防疫服务”,全天候提供法律法规咨询、防疫相关案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创新性地加入免费在线问诊入口,为科学防控疫情提供了“工具包”和“指南针”。
面对传统出版形式已经很难满足读者所需的现状,出版人必须积极适应移动化、碎片化、平台化的传播态势,跳出纸书,开发多元载体,在创新知识服务、跨界合作融合等方面有所作为,从而拓展内容传播、放大出版价值。
从快到稳,彰显出版人之谋。因时就势,更应进一步谋划长远。出版人要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探求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探讨危机处理的有效方式,对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等进行反思与建言,推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分析思考和研究成果。如广东人民出版社通俗学术著作《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人民出版社纪实文学体作品《中国疫苗百年纪实》,就属于这一类成果。
在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褒扬人性光辉、传递爱与希望的同时,抗疫类出版物的数量与规模须服从于质量与效益。出版人应凭借自己的智识与担当为时代沉淀记忆、留存大书。(孙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