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这些“新闻专题”为何获中国新闻奖?三个共同点可借鉴 | 评委有话说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是在奖项设置和评选规则作出重大改革后进行的第一次评选。“新闻专题”类合并了以往的广播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短视频专题报道4个类别,涵括了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作品。这一变化是对新语境下媒体深度融合态势的积极回应和把握,顺应了传媒发展的大趋势,也对评委如何从多形态的媒体作品中相互比较、优中选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导向鲜明 聚焦重大主题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性的大事件很多。获奖作品中,纪念建党百年、新冠疫情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中国建设等议题均得到了多层次的关注和呈现。衡量新闻专题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就在于有没有新角度、新发现,问题意识强不强,导向性鲜明不鲜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各有其创新之处。

一是注重大主题和小故事相结合。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如何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讲述好百年人物故事、书写好百年精神谱系,这是新闻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重庆华龙网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路》,通过对铸就红岩精神的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讲述,生动直观地呈现了红岩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诞生地——不能忘却的纪念》聚焦龙华烈士陵园,结合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对众多烈士亲属和权威专家的采访,讲述了牺牲在这里的罗亦农、杨殷、彭湃等一大批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故事。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数字化改革之道)省市场监管局:“闪电速度”的背后》则紧扣数字化改革的主题,以率先突出重围、8个月上线11个数字化应用的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为典型案例,以故事解读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具体形象,可触可感。

二是重视过程记录。新闻作品记录过程,不仅是邀约受众共同体验未知之事,抵达未知之境,更是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和呈现信息的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云上人家》(第二集)跟踪拍摄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中的小山寨长达5年,摄制组扎根一线,以阿四妹一家的命运变化为窗口,记录了沙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朴素真实的画面语言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观后令人动容。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铝老大“减重”》观察记录的同样是5年间的变化。该专题以魏桥集团如何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主线,讲述了传统重工业企业面对环保、发展等多重压力,不偏离制造业主业,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基础再造,继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故事。5年前,作为世界“铝业老大”的魏桥集团,因遭遇环保风暴,一度面临生死困境;5年后,魏桥走出泥潭,业绩创出历史新高,能源消耗却达到历史最低。记者调查过程记录清晰,采访扎实,能够把握关键人物、关键节点和关键故事。

着眼于人 讲好精彩故事

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获奖作品另一重要特征是保持了对人的关注,重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报道,进而由此见事、见情、见理。

一是以人为报道的切入点和关注点。通过记录个体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特定的行为,展示事件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将受众带入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关注使得作品在有新闻性的同时还具备了鲜明的故事性,从而能够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安徽广播电视台的《老唐卖“碳”记》,以直接经办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的工作人员老唐为切入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了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的探索过程,把“碳中和”“碳达峰”“林业碳汇”等概念融会其中,道理讲得平实通俗易懂,故事也讲得引人入胜。湖南卫视的《为有牺牲711矿:地下功勋》,聚焦711矿的建设和发展,着重展示了为之献身的英雄人物事迹,为一群无名英雄塑像。芒果TV的电视专题《青春正当时——高原上的女兵班》聚焦雪域高原上的飞行班女战士,以典型群体的鲜活群像展现了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专题《有光》关注残障人群,讲述了3名心智障碍者在企业、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下自尊自立自强的故事。节目主题不止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更探讨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通过残健融合建设共融社会的命题。

二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追溯复原新闻事件。河北广播电视台的广播专题《华北制药打赢美国对华反垄断第一案的启示》采访了17年来的案件亲历者,包括华北制药总法律顾问、擅长打跨国官司的资深专业律师,国际贸易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协会负责人,通过人物采访再现了案件的缘由、进展和最终结果。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专题《一支疫苗的诞生》跟踪记录“克尔来福”疫苗从研发、生产、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的全过程,大量人物访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自述与他述结合。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自述正成为叙事的重要手法。这一叙事方式是对主体性的强调,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内容的可信性和亲切感。江西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专题《老表们的新生活——“鸟哥‘打鸟’”》就是以从茶农转为“鸟导”的余鹏海的第一人称自述串联全片,通过反映“新农民的新生活”折射出江西乡村的大变化。《云上人家》以阿四妹和孩子腊八的自述为主线,以他们的视角来看沙瓦村的生活变化。

把握节奏 强化融合传播

对新闻专题而言,一件好作品除了对题材的把握、对人的关注、对切入点的敏感度、对过程的追踪记录之外,还需要注意对播出节点的把握。对播出渠道和平台的选择及安排、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体现的就是把握好“时度效”的意识。

一是把握时间节点。本届新闻专题类别中,时间节点尤为突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上海辖区内共有600多处红色旧址、遗址及纪念设施。2021年7月上海施行专项立法,保护这些红色资源,《诞生地——不能忘却的纪念》的播出即选择这一节点,配合专项立法的实施。系列专题片《老表们的新生活——“鸟哥‘打鸟’”》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当天推出,借势传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的新媒体专题《铁心向党 请您检阅》在“七一”即将到来之际全网置顶推送,表达了人民军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忠诚。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大熊猫“降级” 保护区“上新”》则是把握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的时间节点,将其与保护区“上新”并置。对于新闻专题作品来说,好的报道时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把握叙事节奏。新技术拓展了叙事的手段和空间,在本届新闻专题中,短视频、微视频、长图、交互均有体现,集中表现为融媒多语态叙事,如大连新闻传媒集团的《昨天,风雪中的背影,震撼了大连》融图片、视频、文字于一体;《一支疫苗的诞生》借助二维、三维、虚拟现实等动画手段,以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设计来演示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机理、研发模式等;扬子晚报的《少年志 青少年强国学习空间站》设置了包括信仰核心舱、空中学习舱、成长体验舱几个互动区域,提供了开放的叙事链,叙事节奏轻快活泼。(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主任殷乐)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