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开启氢能产业新赛道 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

天能控股集团自主研发的公交车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正在打包  图片来源:天能控股集团

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该《规划》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N’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配套政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能源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景春梅告诉记者,《规划》的出台,将对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展壮大氢能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规划》亮点多多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此次出台的《规划》,是我国氢能产业首个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战略定位,对氢能全产业链包括制储运加用、产业创新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都作了详细全面的规划,为有序发展氢能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明确了方向。”景春梅说,《规划》具有五大亮点: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突出了绿氢的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是鼓励的主要方向;强调了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要做好氢能全产业链重大风险预防和管控;鼓励多元示范应用,拓展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应用,避免一窝蜂造车和地方盲目跟风。

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帅表示,“从整体看,《规划》围绕氢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从政产学研用金等全环节系统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同时围绕公众对氢能应用安全的担忧,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

“《规划》从创新、安全、市场、应用四个角度提出了行业发展的四大原则,高屋建瓴地对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突破点,做出了总体要求和期望。”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在创新发展方面,氢能产业作为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新赛道,其以“创新引领,自立自强”作为第一基本原则很有必要;在安全发展方面,氢能产业要想规模化发展,安全是生命底线;在场景应用方面,《规划》提出“稳慎应用,示范先行”原则,要求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为氢能产业规模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市场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氢能产业布局的科学规范发展。

仍处于发展初期

虽然《规划》为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

景春梅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基本掌握了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但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

杨帅也表示,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氢能产业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先发国家专利壁垒限制,部分关键材料零部件依赖进口,如碳纸、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储氢罐等;产业配套能力弱、主要环节成本偏高,如制氢环节,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处在高位,我国终端氢加注成本普遍在50-80元/千克,相比燃油成本明显偏高。

“目前氢能产业发展主要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张天任说,如加氢枪、阀门、压缩机、碳纸、质子交换膜等,这些氢能核心设备材料仍依赖进口,虽然示范政策鼓励国产化替代,但技术的研发迭代还需要时间。

同时,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景春梅说,很多地方纷纷出台氢能相关发展规划,存在产业趋同、投资浪费的风险。

张天任也表示,氢燃料电池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深度结合的产业,近年来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产业投资逐渐升温,资本纷涌进入,在推动产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一些企业更多地是依托资本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盲目投资,造成产能利用率低,造成浪费。

此外,氢能应用场景单一。张天任说,目前,国家对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如公交车辆和中重卡车等,国内企业的研发重点多集中在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

景春梅表示,在交通领域还需要以商用车为突破口,以重卡为主要方向,逐步向公交、物流等领域拓展。与此同时,氢能应用还需要向储能、工业领域的应用拓展。

三方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确保《规划》落地,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受访者均表示,需要政策给力,行业助力,企业发力,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方面,景春梅认为,《规划》是氢能“1+N”政策体系中的“1”,后续需要出台“N”个相应的配套政策,聚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帅说,需以规划为统领,国家统筹谋划、各地因地制宜,尽快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与实施细则,形成国家和地方层面氢能产业发展的“1+N”政策体系,并注重政策体系的衔接性、适用性、稳定性、连续性,适时、定期调整相关举措,给行业、企业以指导。

张天任则认为,要持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细化产业政策,引导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力公关技术难点,共享技术资源,全面布局创新,助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

同时,张天任表示,行业要从专业的角度为产业布局规划和为生产规范提供建议,辅助政策法规的制定。

杨帅说,各协会联盟需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层面氢能政策体系的制定、完善,调研收集整理形成行业与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典型案例与专业意见建议,促进政策落实与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除了政策、行业发力外,企业应该如何做?“作为企业,要领会政策精神,加速绿色转型,严格生产标准,做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步。”张天任表示,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推进氢能产品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产品生产流程和制造标准,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

氢动力(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路遥说,企业要以此《规划》出台为契机,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近景远景规划,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应用等,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