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十九大报道 亮点频现
中国海洋报:发挥优势 统筹谋划
全力以赴做好十九大宣传报道 亮点频现
中国海洋报社在党的十九大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强化政治意识,提前策划,统筹安排,精心编排,采用大篇幅、多版面报道大会新闻,充分发挥了海洋主流媒体的作用,亮点频现。
亮点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
为了宣传好党的十九大,中国海洋报社党委高度重视,全力组织、安排报道工作。年初,报社就将报道好党的十九大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成立了由社领导牵头的十九大报道领导小组,多次研究部署,制订方案,要求各部门相互联动,紧密配合。社领导靠前指挥,从选题、策划、内容安排、转发要求、版面统筹等亲力亲为,确保落实到位。采编部门及时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力争将十九大的宣传做深、做透、做到位,尽全力打好十九大宣传报道这一重大战役。
亮点二: 十九大召开前,全方位做好预热新闻
从10月17日起,报社开设了“十九大时光”专栏。记者采写党代表通讯——《在深海大洋刻上中国深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唐嘉陵》。
10月18日,一版刊登了十九大开幕的预发消息和人民日报社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同时,重磅推出了本报记者采写的《砥砺奋进铸辉煌——国家海洋局践行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综述》。全面梳理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指引海洋事业发展的历程,展示了在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指引下海洋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从7月开始,报社开始组织采写 “砥砺奋进的5年”专栏稿件,报道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单位和全国沿海各地海洋单位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同时采访约稿相结合,推出海洋人“我的这五年”专栏,两个栏目从宏观到微观,由点及面,见事见人,全面展示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绩。
十九大召开前10天,报社与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联合推出《喜迎十九大》专栏,约请海洋界专家以理论文章的形式,深入阐述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亮点三:开幕以来,全版面集中报道十九大新闻
报社严格按照十九大议程组织报道,做到不漏报不错报不早报不晚报。自10月18日大会开幕以来,10月19日的报纸一版整版刊发了开幕消息和图片,二版报道了海洋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热议习总书记报告的盛况,以及第一次“党代表通道”相关的消息。
10月20日,报纸所有版面全部报道十九大内容。头版头条并转版用三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摘登》,一版还刊登了“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图文、《十九大时光》及新华社评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四版报道了海洋工作者热议十九大报告,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的报道。
为了做好周一(10月23日)的报纸,版面编辑周末加班,约稿组稿,安排版面,仔细认真核实来自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本报记者采写、通讯员投送的各类稿件中的细节,确保稿件正确、准确、及时。
10月23日,一版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九大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的新华社通稿,新华社通讯《公开透明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以及十九大新闻中心组织的集体采访、记者招待会内容。二版转载新华社解读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措施的文章,和来自海岛基层群众的心声。三版报道十九大代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图片展的消息、海洋系统干部职工持续关注十九大热议十九大报告的文章、海洋专家学者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体会感想。
10月24日,一版刊登了《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习近平主持会议》《从十九大简朴务实会风看党风新气象》《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十九大的世界意义》,二版刊登了新闻中心组织的集体采访和记者招待会消息及转文。三版整版刊发特稿——海洋系统青年欢庆十九大畅想新时代,十多位青年海洋工作者学报告、谈感想。四版转发新华社长篇综述“国际媒体热议十九大”。
10月25日,一版刊发十九大闭幕消息和新华社评论,二版刊发党代表通道、集体采访和极地工作者热议十九大报道。
10月26日,一版刊发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等内容。
在报纸出版过程中,报社加强了编校流程管控,在编辑、部门主任、审读、社领导审定之后,编辑、部门主任还要再认真通读一遍,确保不出技术性差错。
亮点四:充分准备,上会记者获得两次提问机会。
本次党代会,报社虽然派出一名记者上会,但更多的准备和努力是在后方编辑部。
十九大会议召开前,报社对上会记者提出了报道要求,编辑部与记者反复沟通,针对行业特点,策划了报道方案。记者上会后,积极努力,快速反应,多跑多问,发回稿件十余篇,并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集体采访活动中,通过努力得到了两次宝贵的现场提问机会。这是《中国海洋报》在党代会上的第一次,也是报社首次参加党代会报道的喜人收获。
第一次是10月20日,新闻中心第四场集体采访,邀请了5位科技领域的党代表,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介绍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尽管前几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行业报提问的机会很少,但上会记者路涛坚定信念,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作100%的努力。
她提前1个小时到会场,对于要问的问题,早已做了充分准备。科技创新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而海洋装备是科技创新的一个方面,她按照这个方向设计了问题。
采访活动开始后,“一定要获得提问机会”的信念鼓舞她一次次举手。很快机遇来了,主持人把第二个提问机会给了她,她向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提出海洋科技创新的问题。
10月23日,新闻中心举办十九大期间最后一次集体采访,主题是“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有了第一次提问经验,路涛在各方面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再获机会为海洋事业发展发声。集体采访开始后,她一次次举手,当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时,她得到了这个机会。她向来自沿海的几位代表提出“如何控制陆源污染,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这个问题提得好!”河北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代表肯定了她的提问,并回答了如何控制陆源污染的四项措施。其他两位代表也认真回答了这一问题。
亮点五:前后方配合,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十九大新闻。
前方记者用智用力,后方记者迅速出击,在十九大开幕式一结束,立即采访海洋系统干部职工,刊发了多篇反映海洋系统收听收看十九大、热议十九大的稿件,如:《国家海洋局系统干部职工认真收听收看十九大开幕盛况》《拥抱新时代共筑海洋梦——海洋工作者热议十九大报告》《牢记使命 共圆中国梦海洋梦——海洋系统干部职工持续关注十九大热议十九大报告》《开启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新航程———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专家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中绽放青春光彩——海洋系统青年欢庆十九大畅想新时代》《不忘初心建设极地强国——极地工作者热议新时代、新使命、新目标》。这些报道大篇幅、多角度地反映了海洋系统干部职工的感想和心声。
后方编辑每天紧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按照要求,刊发了多篇新华社通稿、人民日报评论,并及时转载有关解读文章。
亮点六:新媒体全方位出击,有效传播成效大
十九大期间,中国海洋报网站中国海洋在线开设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专栏,及时更新十九大程序性新闻及相关报道。中国海洋报微信矩阵(“观沧海”“亲海”“主流媒体看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法治海洋”)及中国海洋报客户端与报纸同步开辟“十九大时光”专栏,开辟“十九大代表风采”等专栏,并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每日发布十九大重要新闻及相关报道。中国海洋报官方微博开辟“十九大脉搏”专栏,截至10月26日,阅读量已达30余万,单条新闻最高阅读量近15万。据不完全统计,十九大期间,中国海洋在线刊发相关稿件220余篇,微信及客户端平台发布相关稿件150余篇,微博平台刊发相关稿件120余篇。截至10月26日,新媒体平台十九大报道可见阅读量累计接近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