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社:十九大报道 系列化 立体式成为主色调
10月19日凌晨2点45分,《中国气象报》社领导签完当天最后一块版,交由编辑将版面传送至印厂……几个小时后,散发着墨香的全彩报纸出炉,全面报道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就的评价、气象部门收听收看十九大会议盛况和气象部门十九大代表风采等。
在之后的数天里,中国气象报社(以下简称报社)报、网、新媒体采编人员超常规运转,全面进入夜班状态。
领导靠前指挥,总体策划把方向、出思路
早在今年初,报社就将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列为头等大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社长王雪臣亲力亲为,把好方向,出新思路,力求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初设《砥砺奋进的五年》栏目、专题到《喜迎十九大》《十九大时光》栏目、专题的陆续“上马”,再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设截稿时间,随时发布重要稿件,王雪臣都是总指挥,他说:“此时此刻,报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力以赴报道好十八大以来气象部门取得的成就,展示好十九大。”
副社长杨晋辉、总编辑彭莹辉,也是如此,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与采编人员一道,着力打造出彩的报、网、新媒体产品。从栏目设置到具体选题,从每篇稿件到版面编排,从页面布局到产品制作,等等每个环节都少不了她们的指导。
“在社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摸清了方向,找准了点,报道内容自然有了深度,报道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这是来自采编一线人员的体会,正是在强有力指挥棒的带动下,报、网、新媒体呈现出生气,记录下历史。
气象成就报道,突出系列化、立体式
时间回到4个月前的6月5日,这一天,报社开启了喜迎十九大宣传报道的征程,带着激情,《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专题在《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以下简称中国气象网)开设。按照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记协相关要求,又陆续推出《喜迎十九大》《十九大时光》专栏、专题,并创新形式,用短视频、漫画、动画、H5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产品扩大影响。
聚焦气象部门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综合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预报预测服务、精准扶贫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既展现我国气象国际地位和国家级层面重大核心业务成果,又挖掘百姓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获得感——《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网以及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报官方微博、微信和中国气象局驻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政务账号等平台成为报社宣传报道的出口,系列化、立体式成为主特色。
用数据说话。《中国气象报》共推出图文报道114篇(幅),中国气象网共发布报道485篇(幅),新媒体平台阅读量已突破3000万次。
与此同步进行,报社完成了以五年来在各大媒体发表的反映气象改革发展成就的优秀气象新闻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图书《中国气象砥砺奋进的五年(暂定)》文稿的收集、整理、汇编,拟于11月出版。
十九大报道,重在及时、准确
“请问李部长,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气象与环保两部门对外表示,将研究针对雾霾天气两部门的联合预报预警发布机制,我想请问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10月23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气象报》记者段昊书向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提问。
在这提问的背后是报社唯一一名上会记者的用心准备和后方强大采编队伍的支撑,正是这种携手共进的努力,获得了“垂青”。
再看后方的成绩单:23块版面,这是《中国气象报》用以转发新华社等授权媒体发表的十九大相关报道的数量;135篇报道,这是《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网发布相关报道的总和。同时,关注气象部门收听、收看十九大会议盛况及气象干部职工热议十九大报告等。
10月18日至25日,《中国气象报》打破常规,全彩印刷;10月13日起,中国气象网首页换上新装——套红,区域点击链接十九大相关专题……这些变化,都是为了庆祝十九大召开;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报社全体人员的辛劳付出。#p#分页标题#e#
一个阶段的落幕正是新一阶段的开启。10月26日,在中国气象局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上,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对宣传报道提出明确要求:“强化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各级气象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