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中国改革报: 报道彰显改革亮色 两会宣传可圈可点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改革命名的报纸,中国改革报以宣传好改革、报道好改革为己任,报道突出改革亮色 两会宣传可圈可点。

         重大活动重点报道,改革宣传亮点频出

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除了重大新闻规定报道之外,该报推出了拳头产品——《两会时评》,评论员在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山东代表团审议重点报道的重要节点上,刊发了评论员杨禹《最重要的看点》《厉害了!我的国》《直面短板不丢人》等重头评论。《最重要的看点》用精准的语言向读者阐示了,2018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看点,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议程、事项,而是要看这次全国两会如何全面深入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厉害了!我的国》更是由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的一句话说开来,用朴素的语言昭示出:厉害的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厉害的人创造。没有厉害的党,没有厉害的人民,就没有厉害的国。厉害的国和厉害的人,不会只满足于一时厉害。所以我们还要登高望远,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艰苦奋斗再创业。《直面短板不丢人》一文中,引述了3月7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过程中,人民代表习近平坐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身边,对大家说,“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评论认为,这是一种直面短板、从短板里找工作着力点的态度。由短到齐,我们就是这么前进的。

与此同时,该报贴近 “改革”定位,主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两大主题,对两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3月7日,用两版篇幅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回应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文刊载;《两会进行时》栏目中,《“代表通道”:聚焦改革创新畅谈工匠精神》详细描述了两会代表的所思所想。充分挖掘上会记者的报道潜力,设立了《两会面对面》栏目。3月8日,上会记者的专访文章《高质量发展:新指标体系亟待建立》在该栏目刊发,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娓娓道来委员眼中的高质量发展……

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场内场外美好瞬间

为了突出发展改革新闻宣传特色,更加灵活地组合运用各种新闻语言,在新闻报道体裁上,诸体皆用。该报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发挥“一报一刊两网两微信平台”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加强两会的宣传报道。

两会期间,《中国改革报》官微开设了“两会时评”“代表委员专访”等栏目。截至3月14日,《中国改革报》官微共发出40余条微信,同时,官微内容会同步在《中国改革报》今日头条号上更新。其中,《个税怎么改?房地产税如何征?财政部部长告诉你》一文,(3月7日18时59分)发出1小时后,阅读量就已达两万,被转发百余次。

在微信客户端重点推出了“盛会视窗”栏目:从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到3月4日的《聚焦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再到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直到3月6日的《部长风采》,上会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一幅幅精彩的瞬间。丰富的色彩、不同的视角、清晰的画面,向读者展示了两会场内场外空前的盛况、开放透明的新气象以及部长们的自信与风采。

专业角度深入解读,报道领域精彩纷呈

为了充分发挥“发改底色”、“改革特色”,该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重要会议议程,力求用翔实的文字、精准的图表、鲜活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化报道,力争从专业角度全面、及时、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报道领域精彩纷呈。

在能源领域,本报记者带您倾听来自能源领域代表委员的声音,《国家绿色健康发展新能源大有可为》;在民生领域,《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亮点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在区域发展领域,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条例”等法规和政策,推进大湾区共生融合,《构建中国式新型“硅谷”》成为本报关注的点……

去年创刊的《中国信用》杂志也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组织了特别策划,从报纸《信用周刊》、杂志、微信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代表委员的信用建设新观点进行了全面立体式的报道,为报社两会报道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信用》杂志作为国务院所属的信用中国网的线下产品,负责运营“信用中国”网站的信用动态、信用刊物、风险提示等6个栏目的改建和后台更新,在关注度最高的信用动态栏目及时刊发“两会”上信用建设的官方声音,同时开设【两会声音】栏目,精选编发代表委员提案,地方信用网站纷纷关注转发。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