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新春走基层 | 二龙湖畔的渔猎欢歌

图: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游客。 孙彦君/摄

二龙湖位于吉林省四平市东部,地处东辽河流域,拥有悠久的渔猎文化。恰逢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来到二龙湖畔,踏着冰雪,踩着东北大秧歌的鼓点,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见证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渔猎欢歌的美好场景。

冰雪渔猎文化节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1月11日,在首届“燕清古韵龙湖新醉”二龙湖冰雪渔猎文化节上,来自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的村民刘喜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买到了两条十几公斤重的鱼。与其他地方举办的渔猎文化活动不同,四平市人民政府在二龙湖边增设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年货大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是大集的主角。以前赶集,村民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还有的赶着马车,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前来赶集的村民们开着小汽车,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扶老携幼、欢声笑语,宽阔的冰面成了临时停车场。

二龙湖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二龙湖畔,宽阔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造型独特的路灯、依山傍水的村庄,处处显露出富足与和谐。阳光下,一座座黄澄澄的玉米楼子格外引人注目,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记者走在村中,耳畔不时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村民陈大娘家的厨房里冒出热气,一家人正忙着蒸黏豆包,杀好了年猪,准备开开心心地过年。谈及一年的收入,陈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她指着院子里两座高大的玉米楼子说:“小杂粮就不算了,这两大楼子的玉米少说也得打10万斤,现在粮库收粮的价格是每斤1元多,能卖10多万元呢。”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耕种土地外,二龙湖村的部分村民还做起了水产养殖和牛羊收购生意。随着旅游业发展,前来二龙湖旅游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经营地方土特产的小店和主打湖鱼、小笨鸡等农家菜的农家院逐渐兴起,成为四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

非遗项目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据四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铁晶介绍,东辽河左岸的长山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四平史前最早的先民在这里临水而聚、穴地而居。考古中出土的鱼骨、兽骨再现了先民丰富的食谱,也是渔猎的重要佐证。据吉林大学考古系和四平市博物馆联合考察,二龙湖古城遗址内出土和采集的标本是燕人及后裔留下的遗物,证明燕文化的分布存在。考古专家认定,二龙湖古城是2300年前战国时期燕国最北部的边城。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该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龙湖渔猎文化历史悠久,在二龙湖古城遗址发掘的出土文物中,除了农具外,还有做工精致的鱼钩、网坠。现如今,四平市依托宝贵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旅渔猎项目。冬捕习俗作为“吉林八景”之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张文旅产业的“金名片”。二龙湖冬捕宏大壮观的场景,更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在游客感受冰雪乐趣的同时,带动了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让世代相传的渔猎文化“热”起来,让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

“监管+服务”护航冰雪经济

在风光秀丽的二龙湖畔,在炊烟渺渺的小村庄里,在当地百姓欢天喜地的歌舞声中,四平市政府搭台唱起的这台冰雪渔猎大戏让每个村民都成为受益者。在年货大集入口处,家住石岭镇的李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一上午,她就卖出去400多串糖葫芦。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发自四平市城区的公交车驶来。原来,为了方便市民参加冰雪渔猎文化节,四平市政府开通了6条免费的公交专线,2月6日之前每天往返于四平市城区与二龙湖之间。此外,精挑细选的50多种四平地区特色优质产品涵盖了绿色农产品、老字号企业产品、特色旅游食品、手工艺品等,市民逛一次大集,就能把年货全部备足。

为了让广大游客买得放心、玩得开心,四平市市场监管局还把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开到了年货大集现场,工作人员全天候为游客提供免费的食品快检服务。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市场监管人员在销售鲜鱼的摊位前检查。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监管+服务”,四平市市场监管局将各分局编成服务小组,抽调执法人员每天轮流值班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还不时向游客宣讲消费维权知识。

除了赶集,不少人还专为体验冰雪渔猎节上的冰雪项目而来。记者在冰雪乐园看到,雪道内,惊险刺激的雪圈从高处飞驰而下;雪地上,披红的马儿拉着雪爬犁踏雪前行,蹄声阵阵。在蓝天的映衬下,一处山坡上3尊雪娃造型的雪雕格外引人注目,游客们正忙着合影留念。

欢声笑语在冰雪掩映的青山间回响,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流淌。记者深深地感受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二龙湖畔正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人们在尽享美丽乡村建设“红利”的同时,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