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需要“健康”功夫
受消费端推崇、政府扶持、资本助推等影响,预制菜市场逐渐火了起来。近两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线下社交活动和餐饮堂食减少,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家常菜因适合大众口味而成为预制菜中的“热菜”,就连烹饪过程复杂的梅菜扣肉、剁椒鱼头等“大菜”,也因预先提供配料和制作教程而变得容易操作,逐渐成为预制菜谱中的“常客”。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近3500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预制菜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一万亿元。今年天猫公布的十大新年货数据显示,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在“十大新年货”中排名第一。
不过,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预制菜作为工业化“制造”的标准化产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但是,标准化的预制菜有一个明显问题:在口感上千“盘”一律。而且“三高”(盐、油、糖含量高)问题突出。前不久,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口味一般”。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口味不满意,其中不少人反映“一些菜品高盐、高油、高糖”。
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预制菜“三高”问题引起人们担忧。人食用过多的食盐、糖、油等,对于身体健康不利。食盐摄入过量,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类疾病、肾脏类疾病、肿瘤类疾病等;摄入过多糖分,容易诱发糖尿病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大量摄入油脂,会引起高血压等一系列慢性疾病,还会增加肝脏负担,诱发心脏血管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糖不超过50克,烹调油25至30克。但调查显示,市场上一些预制菜每百克中的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含量约占40%)含量达到500毫克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200毫克。预制菜每份平均重量约400克,照此计算,一份预制菜的用盐量即达到(或超过)建议摄入食盐量,就算一天只吃一顿预制菜饭,一顿饭两三个菜,食盐摄入量也会超标很多。考虑到还存在油、糖超标问题,预制菜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预制菜之所以存在“三高”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传统饮食重口感,许多消费者养成口味较重的饮食习惯,预制菜企业为迎合这种饮食习惯,在许多菜品中大量使用盐、糖、油等;二是预制菜需要储运,这期间容易滋生细菌,而盐和糖是天然的防腐剂,菜中多放盐糖有利于企业降低储运成本。预制菜最大的优势在于便利,但相关企业不能为了便利而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如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预制菜对于人体健康不利,那么他们会选择用脚投票远离预制菜。
可见,预制菜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下足“健康”功夫。目前,我国关于预制菜的相关标准规范尚不健全,在生产加工上也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措施,行业自律仍需要不断加强。因此,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未雨绸缪,基于消费者健康立场尽快完善预制菜生产标准及健康标准,推动预制菜行业调整步伐,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利益,将营养均衡、饮食健康放在首位,以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预制菜相关企业要调整发展策略,主打健康理念,根据人体健康需要适当减少盐、糖、油等用量,科学调配菜品原料;同时,加大投入,加强创新,提高生产加工工艺和保鲜储运能力水平,让预制菜既方便快捷,又健康安全,还色香味俱佳,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