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创新说“理”:用烟火气讲活理论题 | 中国新闻奖秘笈

编者按: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2020年,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和长江云客户端联合推出一档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摄制团队用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老百姓接地气的故事,尝试用故事去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达到了故事从群众中来、道理到群众中去的效果。作品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二等奖。

今天,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用直观鲜活、接地气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

  扫码查看获奖作品

《是这个理》以社科专家讲故事为基本定位,首创“社科专家下基层,田间地头释理论”的表现形式,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社科专家走入田间地头、基层现场,发掘故事、讲述故事,从故事中揭示背后隐含的新思想的“理”,用接地气、直观鲜活、群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的故事教育群众,故事从群众中来、道理到群众中去,使群众在爱听爱看、入脑入心中接受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教育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围绕中心,讲好百姓故事,做好特色理论宣传

《是这个理》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旨,聚焦当下最具影响力和热度的主题,涉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发展、建党百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治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方面。节目紧紧围绕理论和主题,充分挖掘湖北社科专家资源和大量实践案例资源,理性思考感性化,抽象思维具象化,反映百姓生活变迁,挖掘鲜活的素材、感人的故事和成功的案例。

  2021年11月,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黄龙庙村,社科专家(右)和农户交流助农小额信贷的办理情况。

第一、塑造典型故事、展现人民生活,触摸新思想的历史温度。

《是这个理》作为一档理论故事节目,强调故事性与理论性统一,故事是载体、理论是目的。

坚持以小见大。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故事来自群众,呈现群众生活真实状态,用镜头展现“人民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突出故事的典型性。发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做法、典型成绩。深入基层搜集素材,对话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平凡人物;讲述凝聚民心、温暖人心、共筑同心的先进事迹;梳理破解难题、赋能发展的经验做法;展现新时代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

展现故事的生动性。聚焦新征程历史背景下平凡人的小故事,细致捕捉个体成长蜕变中的艰辛与失落、付出与收获,以“烟火气”的表达,不断贴近观众感受。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看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使命,听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宣告,触摸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人民、关怀人民、重视人民的历史温度。

第二、深入基层实践、刻画时代符号,感悟新思想的理论深度。

以代表性案例解读理论。《是这个理》节目组深入基层,精心选择不同案例,精心讲故事,生动释理论:案例中的人、事、物,既承载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也映射社会变革下的深刻烙印,最能提炼、印证和诠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透过这些典型案例,能更加清楚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何在荆楚大地上落地生根,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如何为世界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020年7月,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梅子沟村采访时,摄制组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以人叙事、以事释理、以情动人、“理”贯始终。强调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特别注意挖掘呈现故事的时代因素、组织因素、理论因素、政策因素,全面展现党的创新理论如何从抽象的论断渐变为具体的现实,如何从可然走向必然,并最终得以推广实践,在百姓故事中道出中国之治的“理”。

始终坚持立足全局、以点带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是这个理》坚持以点带面、立足全局,展现新思想如何挥毫落笔,回答时代课题。

节目全面把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国家安全各领域的发展要求,聚焦百姓关注热点话题,每一期节目都从具体案例展开,从中间的人、事、情展开,逐步拓展到社会改革发展整体布局,最终升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

  2021年8月,摄制组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幸福社区,跟拍志愿者前往隔离酒店接送隔离人员。

创新表达,强化融合传播,拓展理论受众群体

借鉴Vlog的表现形式和纪实报道的表现手法,从拍摄、文稿到包装、剪辑,合理网络化,全面生动化。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把握当前传播方式的变化及特点,充分发挥群众语言的艺术魅力,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将具体事物形象化,将深邃的理论通俗化,提炼通俗易懂的标识性话语,打造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理论回归实践,让话语亲近生活。

创新拍摄手法。节目摄制过程中,现场编导摄像充分发挥作用,巧妙选取拍摄视角,用微距镜头、移轴镜头以及长镜头,实现百姓故事的真情表达;优化镜头设计,捕捉现实人物活动,勾连历史故事、融入时代背景,让故事有厚度,现实有温度;精心设置场景,情境再现拉近观众距离,在重返现场中进入百姓故事,贴近生活讲理。

最真实的讲述,最动情的表达,最感同身受的画面,共同解读故事、案例和理论的内在逻辑。节目线上通过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新媒体主要通过长江云媒体平台向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央视频等平台推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覆盖范围广泛。(作者: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孙汀娟、李志宏)

  编导团队深入疫情封控区域内采访。

采访手记

让理论可感知可触摸

《是这个理》节目开播至今已经近两年的时间,我们的编导摄像团队,几乎走遍了荆楚大地,采访的过程充满了感动,也看尽了世间美好瞬间。我们用自己的脚力、眼力、笔力、脑力,为这个最好的时代,做最真实的记录。

看见真实 不为采访而采访

采访是一个特别精细的活儿。《是这个理》团队编导中,女性占了一大半,细腻丰富的情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她们的特点。每条成片背后,除了镜头里看见的,还有更多看不见的,在他们的笔记本、手机和眼里。

《是这个理》选题面广,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当下热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医疗改革……每一个听上去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宏大叙事。怎么让这些宏大的东西落地?怎么让落地的东西感人?又怎么让感人的东西能触摸?每次面对一个新的选题,就是让一个个的问号落地的过程,也是寻访真实生活场景,遇见烟火人生的过程。

如第36期节目《乐园村的“医”靠》的主题聚焦农村医疗改革。2021年10月,编导采访了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一个饱受疾病困扰的家庭:儿子年轻时外出打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肺心病,常年“手无缚鸡之力”;老爷子劳苦大半辈子,如今70多岁,走路都成了问题。编导原本打算从患者角度去做一个今昔对比,通过先苦后甜的反差来正向反馈农村医疗改革的实践成果。但是在采访过程中,编导发现76岁的李长仙婆婆,是这个家庭最坚韧的顶梁柱。有这样一个镜头打动了编导:李长仙下坡干活时,儿子和老爷子都站在门口朝坡下望,注视着老太太的背影。一家人朴素的情感和希望,直击人心。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一位农村妇女的质朴、坚强、善良和伟大。看见了一个普通人面对困难,对生命的不放弃,对生活的不妥协,还有对亲人的爱与责任。这样的真实,更能打动人心,更能产生共鸣。因此,编导果断将李长仙作为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讲述政策帮扶精准到位,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希望。

拒绝拼凑 不为宣传而宣传

《是这个理》是理论故事节目,讲故事的同时,要寓理于情。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释一个听起来很大的道理或者理论。稍不留神,节目易背离初衷,陷于说教式的生硬宣传。每一期节目拍摄之前,编导和社科专家会进行前期调研,发现故事,调研梳理,找准理论内核。

以谋全局的宏观视野去发现能承载思想内涵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故事和理论内核的关联度是置于首位的。一旦实地走访或者后期采访中,故事当中的人或者事,存在商榷的地方,编导一定会去核实所有细节:人物经历、物件、情感意愿、周边评价等。绝不允许也绝不会去凑论据,对故事进行艺术加工。

提炼内核 让故事更精彩

《是这个理》最终要说理,那么理从哪里来?从故事中来。可一个故事当中可说的道理很多,究竟说哪一个?第19期节目《种“绿”成“金”》选定的是湖北省英山县的神蜂山庄,利用生态种养带富一方人的故事。

通过社科专家和编导对案例的深入采访,确定故事所蕴含的核心为产业振兴。英山神蜂山庄利用当地天然氧吧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种养就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旅游业、食品加工业,正是壮大产业发展,优化布局的生动体现;当地村民通过神峰山庄的种养结合、务工增收等方式获益,就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找到了这个内核,故事才能吸引观众。

《是这个理》摄制团队用自己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老百姓接地气的故事,理论的基层实践就在接地气的镜头和语言中生动展现。(作者: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徐薇、王霞、付晨)

秘笈帖

1.平凡的故事。深入基层,对话有血有肉、可敬可爱的平凡人物,呈现群众生活的真实状态。

2.“烟火气”的表达。充分发挥群众语言的艺术魅力,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深邃的理论通俗化。

3.理论的内核。通过调研梳理,找准平凡故事所蕴含的理论内核,展现新思想如何回答时代课题。

关于“中国新闻奖秘笈”专栏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自1991年设立的30多年来,7700余件作品获奖,树立了新闻报道的“样板”和“标杆”,成为优秀作品和经典案例的宝库。中国记协网编辑部开设“中国新闻奖秘笈”专栏,希望通过获奖作品的创作分享,与大家一起探寻创意思路,借鉴创作经验,获得报道启示。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