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图①:雪后俯瞰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董仁海摄(人民视觉)

图②:福建顺昌县,工作人员在安装生态保护宣传牌。
  资料图片
  图③:澜沧江大峡谷。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

美丽家园 精心呵护(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 姜 峰 王 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7 版)

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青海三江源,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意义重大。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近6年探索,见证了一个全新生态治理体系的诞生。

先行先试闯新局

才仁闹布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已显陈旧,上面各类保护地像拼在一起的七巧板,看得人眼花缭乱;另一张,化零为整,都归属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的管辖范围。

过去6年,参与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到正式设立的全过程,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党委专职副书记才仁闹布将最大的变化总结为:“以前是‘九龙治水’,现在实现了‘一块牌子管到底’。”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没有现成模式、没有成熟经验,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试点范围内,青海先行先试,大胆闯出新路子:

省上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其下组建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对源头所在的治多县、曲麻莱县、玛多县、杂多县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将国土、林业、环保、水利等县级主管部门一体纳入管委会,整合下设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同时县森林公安、国土执法、环境执法、草原监理、渔政执法等执法机构,也纳入管委会整合下设为资源环境执法局一家。

几年来,试点交出如下成绩单:在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前提下,从原单位连人带编划转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新设管理机构,县级部门精简了25%;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原有6类15个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保护;大部门制改革后,监管能力有效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综合执法机关累计查处各类行政案件394起、刑事案件4起,违法行为查处率达100%。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将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3类。国家公园建立后,在相同区域一律不再保留或设立其他自然保护地类型。

“这意味着,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高级别的国家公园,将贯彻‘一块牌子管到底’的理念。”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湘国看来,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促使治理效率愈趋最大化、治理能力愈趋集约化”。

治理成效,写在大江大河上:据统计,2016年到2020年,三江源地区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

一把尺子量到底

话题引人入胜、风光美丽如画、视频精彩独家,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微博开通近5年来,发布超4000条微博,吸引大量粉丝,国家公园不在远方,而在指尖。

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全面上线,凸显着三江源主动走近公众的积极意愿。

探路国家公园,犹如“白纸作画”,需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依托这一全新体制,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点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以及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社会捐赠、志愿者管理、访客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环境教育等一整套管理办法,形成了在广袤江源大地上能够“一把尺子量到底”的“1+N”制度体系。

记者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大数据中心,只见巨幅环形电子屏上,借助国产高分辨卫星的“天眼”,三江源国家公园近在眼前。“植被、水体等生态信息的分辨率能达到16米,人类活动信息更是能精确到2米,辅以自动捕捉技术,让破坏生态的不法行为无处遁形。”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宣告设立。如何在生态优先前提下切实保障好民生?新课题摆上案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配合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青海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保险赔偿试点方案》,推进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理赔机制试点工作。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数据显示,2021年安排财政资金236.6万元,为全州37.8万名农牧民群众购买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服务。

以“谁受益、谁补偿”为原则建立黄河流域横向补偿机制试点、在阶段性项目外探索常态化的生态奖补长效机制……正式设立后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在致力于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上,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

人与江源和谐共生

放下牧鞭、领上工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尔杰仁增,如今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队伍的一员。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已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从昔日的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红利共享者。

走进有着“中国雪豹之乡”美誉的澜沧江大峡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村民云塔这两年当起了“服务员”。三江源国家公园在这里探索开展了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22户牧民家庭被选拔确定为“生态体验接待家庭”。经过培训,云塔一边为生态访客提供食宿服务,一边当起了司机和向导,带生态访客进入峡谷深处进行科研、摄影、生态体验、自然观察。特许经营带来的收益,45%归接待家庭,45%归乡村用于公共事务,10%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

位于治多县城的吉尕小学,生态教室里,10余名学生正在做手工:有用废旧光盘做成的自行车模型,有用废旧纸盒做成的小卡车……伴随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课堂进校园”活动,吉尕小学的700多名在校生,除了日常的文化课学习外,还对生态教育有了更多了解。

精彩故事还在国家公园持续上演,而更深刻的变革也在发生。就在去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完成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优化调整,实现了黄河、长江源头完整纳入国家公园,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此次调整后,三江源国家公园面积扩大为19.07万平方公里,较试点面积增加了近六成。


福建省顺昌县探索森林生态银行

绿了山林 富了口袋(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颜 珂 刘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7 版)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村民肖树昌,自打去年把20多亩山林入股县国有林场经营,便在自家山林下养了几百只鸡,妻子也到隔壁工业园打零工。春节前一算账,“收入一共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依托县国有林场,建立‘森林生态银行’,林农可以像在银行存钱一样存入山林资源,保底收益,主伐期还有分红。”顺昌县国有林场负责人赵刚源说。

顺昌县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林地25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34%。2018年起,南平市以顺昌县为试点,依托县国有林场,创新探索“森林生态银行”,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由国有林场实行专业化运营增值,方式由林农自愿选择,可股份合作,可租赁,可托管,还可以直接流转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

肖树昌选择的是股份合作:“‘存’入山林26亩,承包期内每亩预分红共1800元,到主伐期每亩产木材10立方米以上部分,再分红八成,总共增收十几万元。”

2020年开始,际下村农户第一批山林承包经营权陆续到期,村里在征得农户同意后,将集体山林按照“保底收益,主伐分红”模式,与县国有林场合作运营。全村入股集体林地2636亩,村集体去年收入40.57万元。

截至2021年底,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共纳入山林8.15万亩,惠及全县林农2510户,促进林农增收5.94亿元。

此外,顺昌县以县国有林场为主体,组建政策性林权担保公司,为涉林企业、村集体和个体林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林业金融服务公司负责人周翠霞介绍,目前已担保贷款3.05亿元,为林农节约融资成本1500多万元。下一步,他们将把零散生态资源集中“打包”,搭建自然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平台,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

2021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顺昌县探索“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入选。“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持续深化‘森林生态银行’、林业碳汇等改革,力争在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顺昌县委书记赵大建表示。


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潮头观澜)

刘 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7 版)

戈壁大漠,风机矗立“吞风吐电”;辽阔塞北,林海雪原风景壮丽;秀美江南,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冬去春来,神州大地生机勃发。日益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质、清丽的山川,让人心旷神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子定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党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建立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接续开展,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擘画长远,制度体系“四梁八柱”构建起来,一个个硬招实招有力有效保护绿水青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 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生活的家园定会越发美丽宜人,中华民族定将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建设公园城市

护环境家底 享生态红利(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程 焕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7 版)

只要天气合适,早上8点,贵州省贵阳市市民牛家珍总会准时出门,前往位于花溪区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1年建成开园,总规划面积约941公顷,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大成山等5个核心景区。湿地公园距离贵阳市中心仅12公里,不仅是贵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绿肺”,也为市民增添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大氧吧”。

“去年花溪公园取消了门票收费,现在正抓紧完善服务配套设施。”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综合协调部部长王天丽介绍,湿地公园已成为集科普教育、游园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年均入园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花溪区是贵阳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环城林带。近年来,花溪区充分利用森林、湿地、山体等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全域为园,全城为景”的公园城市形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4.9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饮用水源和地表水达标率均为100%;投入10余亿元建设89个公园,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88%……一边积淀厚实的生态家底,一边加紧培育绿色产业,花溪区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掀起一股冰雪热潮。云顶滑雪场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增至每天近2000人,比往年增加四成左右。

云顶滑雪场办公室主任徐书诚说,这里曾是一片荒坡,2015年滑雪场建起来后,他们又种下300多亩柳叶马鞭草,依托冰雪运动和骑马、滑草等项目,全年旅游无淡季。

花溪区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联动、文旅融合、休闲度假”的发展思路,在提升全域供给和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推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近年来,花溪区先后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07 版)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