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90后记者入党故事 | 我终没等到跟他踏踏实实吃上一顿饭

一起聆听

90后记者

回忆入党情景

讲述心路历程

分享成长感悟

让我们一起响应总书记号召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十年前,我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宣誓时,我紧握右手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那时的我还并不能真正懂得共产主义事业背后的意义。我只知道,当了党员,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承诺。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从上海来到祖国西部。

作为新疆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编导,我在采访拍摄的过程中,走过了全疆60多个县(市、区),采制了近百部专题作品。来新疆的七年,让我真正懂得了一个共产党员在面临选择时,会做出怎样的取舍。

去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安全饮水工程全面竣工,至此,全疆最后1.53万贫困人口喝上了“放心水”。中国最大的干旱区新疆,全面实现了饮水安全。上世纪90年代,新疆农牧区大规模推进改水工程,人们从饮用涝坝水改为饮用地下水。不过,因为处于地震断裂带,频发的地震导致伽师县的地下水结构时常发生变化。这次的安全饮水工程,可以说至关重要。

我在距离县城最远的卧里托格拉克镇找到了时任伽师县水利局局长的刘虎。那时,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称赞似乎跟他还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见到他时,他正蹲在村民家的水龙头边,跟技术人员一起做工程竣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水质抽检。他说,“这是伽师县境内整个安全饮水工程中,最远的一户人家,这一家的水质达标了,全县47万名群众的安全饮水就都达标了。”所以,无论如何他必须亲自来检测。

中午最热的时候,他谢过主人家的盛情邀请,跟我们匆匆告别。他说来不及吃饭了,后续维护的工人们在等他。等他安排完全部工作,伽师县老百姓喝水再没后顾之忧了,他一定踏踏实实跟我们吃顿饭。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衬衫的后背印出一片略微泛白的盐渍。他深一脚浅一脚小心地跨过伽师瓜绿油油的田埂,略微驼背的背影匆匆消失在乡村的土路尽头。这就是刘虎给我的第一印象——一位风尘仆仆的赶路人。

  刘虎(右一)带领记者依茹赛罕(左三)查看伽师瓜田水源地。

“有一次连续一个多礼拜,老刘都睡在车上。你想他一米八多的个头,腰都窝坏了。他啊,就怕他的时间不够。”在场的水利工程师繆绪章说完眼圈红了。那时我们才知道,刘虎在接到伽师县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初期,被查出患上了肺癌。可他不愿意住院治疗,因为繁琐的癌症治疗需要不定时前往北京检查化验,而即使这样他也只有不到50%的生存几率。

刘虎当然想活着。可这时放弃推进安全饮水工程,他可能再也没有能回馈伽什县百姓的机会了。于是,刘虎隐瞒了病情。

采访时,他仍然恳求我不要在电视上播出他得病的消息。他说“如果领导知道了,不让我继续跟进安全饮水工程了,我这心里不是滋味。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后能给家乡做的事了。”他笑着说,癌症也没什么可怕的,心态调整好了说不定就能战胜它。

今年3月,刘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可因为癌症,他的视力急剧下降,腿部已经瘫痪。不管是治病还是领奖,他终究都没能赶到北京。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时,病床上的刘虎欣慰地说:“希望早点好起来,如果还能给乡村振兴再做一点贡献,就太好了”。他剃光了头发,面颊也凹陷了不少。只8个月没见,他却像老了二十岁。

刘虎曾经说,一个人的事,和全县47万人的事,谁轻谁重,他分得清楚。我终究没能等到他安排完全部工作踏踏实实跟我们吃上一顿饭。可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办公桌上堆满的止疼药,和他在面临选择时,对人民的承诺。

在我的数百位采访对象中,有人用生命的余温守护百姓的水源;有人给爱人写下诀别信,两次毅然奔赴抗疫一线;有人在多次被洪水淹没后,依然再次下河,只为离被困群众再近一点;也有人殉职在岗位上,只留下办公室那盏不舍得熄灭的灯……这些楷模和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让我读懂了入党誓词的意义,那宣誓的意思是——

我们从没想过做谁的英雄,但为了国家,我们义无反顾;

我们从没想过做谁的英雄,但为了人民,我们在所不辞!

“有信念可坚守,有理想可追寻,有力量去改变”。这将是我在新闻工作的道路上矢志奋斗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定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因为作为党员,我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对人民的承诺。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