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扛起党建一面旗 脚踏实地谋创新 ——访永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永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文

  蓬勃发展的永川高新区

  永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永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文

  西部职教基地揭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启动仪式

  长城坦克300新车上市

  华中数控(职业教育)

  第十三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巴渝杯”技能大赛在永川举行

作为全国惟一一个高举发展职教旗帜的国家高新区,永川高新区发挥国家高新区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正按照“一核两翼”布局,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能源及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职业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扛起党建一面旗,脚踏实地谋创新。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我国惟一一个高举发展职教旗帜的国家高新区;

获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工业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

这个2018年才升级的“最年轻”国家高新区——永川高新区,发展不过3年,就被众多光环笼罩,它何以发展如此迅猛?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年份,它如何赓续百年红色基因,凝聚磅礴伟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奔赴重庆永川,专访了永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永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文。这个全国少有的以统战部部长身份兼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的掌舵者,时刻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统一各条战线上的有志之士,扛起党建一面旗,脚踏实地谋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组织

“虽然永川高新区很‘年轻’,但发展基础很好。虽然管辖面积只有33.46平方公里,在全国来讲可能不大,但在重庆市内,却是继重庆高新区之后面积第二大的高新区,彰显了国家和重庆市对永川高新区的重视和厚爱。”宋文表示,目前全区正按照“一核两翼”布局,核心区由凤凰湖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西部职教基地组成,两翼包括南翼港桥产业园、北翼三教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能源及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职业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门类广泛,永川高新区如何把各项业务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我们把党建工作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不仅做到党建组织架构的全覆盖,而且做到了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宋文说。

为此,宋文提出了树牢“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带头管好班子带好队伍。

同时,宋文还明确自己作为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的职责,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建立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院校、企业工作机制,督促指导院校、企业认真落实党建相关要求。

永川高新区在抓实干部教育管理上从严规范,积极开展“三会一课”集中学习,运用好学习强国APP等,同时在建强基层组织上夯实基础,精准把握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薄弱环节,不断夯实党建基础。

随着高新区的迅猛发展,民营企业正成为一股生力军,如何抓实抓牢非公党建成为各个高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永川高新区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较好的经验。

针对大多数高新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党建相互孤立,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生产经营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宋文介绍了永川高新区的四种做法。

一是提升支部基本制度落实质量。针对非公企业党员少、工作节奏快的特点,坚持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两不误,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开展网上微课堂、网上组织生活等。

二是积极开展示范引领活动。积极拓展“结对共建”领域和范围,组织党建示范企业联系行业内或区域内多家企业党组织,以点带面推动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非公企业人士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表率和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典范。

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事务。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永川区委、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座谈会和相关活动,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引导民营企业家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切实履职,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提交建议、提案、社情民意,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以职教为招牌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惟一一个高举发展职教旗帜的国家高新区,宋文在谈产业发展时一直把职教当成永川高新区的特色名片。“作为国家高新区里的‘小弟弟’,永川高新区很难与那些‘老大哥’比拼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但职教一定是永川高新区最大的亮点和特色。”

永川职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加速发展,2004年基本成型。共有职教院校17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高职5所、中职8所,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在校师生14.4万人,开设本科、专科、中职共34个大类399个专业,另有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个,年培训4万余人,职教规模在重庆各区县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保持领先。

“永川职教‘城校互动’模式被教育部誉为第四种职业教育模式后,我们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探索出一条以教兴城、以职促产、以创助产、产教融合的‘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新路子。”宋文说。

“我们出台了《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激励政策24条》等20余个文件,近5年投入70余亿元,新建、迁建职业院校7所,入住学生7.6万人。在职业院校带动下,3年新增城区面积6.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27个百分点,形成1000米一个休闲广场、1500米一所职业院校、2000米一处湖泊景观的精美城市格局。此外,我们还出台实施了《西部职教基地共享优质师资管理办法》,推进共享优质师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的良好职教生态。”宋文说。

永川高新区还发挥国家高新区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职教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在永川高新区的职业院校仅2020年便新设立重庆科创长城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3个,新增专业26个,为在永企业输送应届毕业生6000余名。累计为长城汽车、星星冷链等在永大型企业输送2000余名优秀高技能人才,成为永川招商引资“金字招牌”。

此外,今年6月首届西部职业教育高峰会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永川。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教学会会长鲁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共同为西部职教基地揭牌;永川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签订合作建校协议,双方将在永川城东科技生态城规划建设占地25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永川校区,规划建成后容纳在校全日制学生2.5万人;多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在宋文看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靠职教来支撑,反过来职教的发展也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产业纷至沓来,使产城教融合更能成为一体。

这一宏伟蓝图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2017年2月,永川与长城汽车结缘。2019年8月,长城汽车在我国南方首个整车生产基地——重庆永川工厂竣工投产。

长城汽车落户永川后,就像树立了一个风向标,吸引各地汽车企业纷纷落户永川。长城汽车、中交TST、庆铃专用汽车等3个汽车整车企业项目成为领头羊,初步构建起了由3个汽车整车、2个整车代工厂、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组成的“3+2+N”汽车产业体系。同时,江山欧派、星星冷链、帝王洁具等“大块头”企业、现代先进制造企业接踵入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永川引进了雅迪电动摩托车等4个百亿级企业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加快建设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生态城等“一城七园”产业集群。

献礼建党百年

擘画高质量篇章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之年,永川高新区如何开好头,起好局?

“永川正围绕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永川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功能定位,聚焦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汽摩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增长极。强化人才保障,持续推动职业院校扩大规模、提挡升级,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成渝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宋文表示,通过“两基地”建设的联动互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努力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担当永川责任、展现永川作为。

总体思路是以“创新驱动智能产业升级,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龙头带动打造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加快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布局,发挥职教优势全面激发创新资源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园区联动发展。将永川高新区打造成为“三区一城”,即智能化制造集聚区、大数据应用示范区、高水平双创活力区、产教融合科技新城,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圈等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始终走在前列,成为永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核心支撑。

发展目标是以“创新驱动中心·产业升级引擎”为总目标,努力实现“近期创特色”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近9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初步构建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智能产业集群,产业智能化水平、大数据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初步建成创新资源充分集聚、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双创活力区,打造形成一批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初步建成科技支撑、产教融合、创新活跃的科技创新城,区域内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1100亿元,占全区比重超8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60家,瞪羚企业50家,创业孵化载体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