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古城活力
燕赵大地,滹沱河畔,河北正定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有美丽乡村塔元庄村,也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高平地道战遗址……以红色精神引领城市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古城正定焕发出新活力。
挖掘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5月18日上午9点,正定县塔元庄村史馆前熙熙攘攘,游客络绎不绝。
“欢迎来到塔元庄村参观游览……”讲解员孙建霞正在接待来自石家庄的一个观光团队。在村委会文化长廊,塔元庄30多年的发展变迁呈现在游客眼前。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曾多次到塔元庄村下乡调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他提出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并总结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2008年和2013年他又先后两次来到塔元庄村调研。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塔元庄村提出了新要求:“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笔直的马路、整齐的楼房、干净的街道……塔元庄村依托正定古城和滹沱河景观发展旅游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塔元庄村运用红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和图书室。
“塔元庄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指引,离不开村民的团结奋进。作为讲解员,要讲好红色故事,将这份红色精神传播出去。”孙建霞说。
正定县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利用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不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志愿服务 培树新风正气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5月16日早上8点半,“最美正定人公益社团”的志愿者吴海岩和队友们就已来到正定古城南城门。
测量体温、指路引导、扶老携幼、捡拾垃圾……他们分工明确,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整个景区。
吴海岩从2017年开始在正定各个景区进行志愿服务,“用微笑和热情的服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正定古城的温度,也把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
每逢节假日,正定县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在景区景点提供志愿服务。吴海岩的大女儿吴雨晴去年大学毕业,如今空闲时间也和父亲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微小的力量同样可以温暖他人。”吴雨晴说。
“我是共产党员,让我参加疫情防控吧!”面对石家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定县常山红平安志愿队伍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到社区请战。清扫小区卫生、每天对楼院进行消毒杀菌、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在社区统一安排下,他们冲在了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最前沿。
截至目前,正定共有志愿服务队587个、志愿者88768名。
“人人参与,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关系每个人。”正定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定开展了“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等活动,征集意见建议上万条;开展“最美正定人”评选活动,培树新风正气,凝聚正能量。
保护历史风貌 推进文旅融合
5月2日,正定古城道路两旁月季盛开,繁花似锦。
从廊坊自驾到正定旅游的秦先生按照路边指示牌停好车,准备到古城逛逛,“以前旅游景点停车难,浪费不少时间;再次来到正定,进出景区井然有序,停车方便还免费,这种体验还是头一次”。
近年来,正定县以停车场设施建设改革为突破口,拆除沿街单位围墙,打开大门,开放停车场、开水间和厕所;同时新建停车场,便道施划停车位,4.48万个车位免费共享;投放共享汽车、免费观光车、直饮水机……所有这些新举措都让游客感受到“古城古韵,自在正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下的正定,流光溢彩,散发着独有的古城魅力。登上南城门,古楼古街,游人如织,一边是静谧雍容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人间烟火。
上世纪80年代,正定提出“旅游兴县、带动三产、服务省会,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庄最近的旅游窗口”的思路。当地兴建影视拍摄基地——荣国府,开创了“古城+文化+人文”的旅游发展模式。荣国府建成至今已接待游客1357万人次,门票收入1.33亿元;共有204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2017年初,正定全面开展古城保护建设,以最严的标准保护好古城、文物。到2019年底,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全部高质量竣工开放,“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
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可商可居。在正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