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在大战中践行媒体融合 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教育报刊社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在大战中践行媒体融合,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研判舆情、策划选题,部署任务、平台分发,线上线下、文图音视,截至2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社下属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神州学人、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教师报以及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网等两报四刊及网站、新媒体,共推送疫情防控报道3500多篇,移动端各平台流量超过1.02亿次,收获10万+文章183篇,单篇最高阅读量584万次。其中,全天候中国教育报(报网微端)各平台累计发布抗击疫情报道约2500篇(不包含移动端各平台重复发稿数),总阅读量9200余万次,10万+文章总数164篇。

一、疫情就是命令,宣传就是责任

1.迅速部署,快速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宣传就是责任。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1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面部署宣传报道工作,从准备春节的喜庆气氛,迅速切换到紧张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模式。报刊社党委明确要求,全社各媒体各部门和采编人员,要主动肩负起媒体职责使命,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全员、全程、全时投入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采编工作不断线,全天候播发新闻报道”。

在报刊社党委和社编委会领导指挥下,在报刊社“中央编辑部”统筹部署下,报刊社所属媒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及时、准确、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党组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做好宣传报道,全面加强教育舆论引导。

中国教育报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研判舆情、策划选题、落实任务,制订详细的《抗击疫情报道及栏目设置方案》,统一调配人力加强应急宣传报道采编力量。针对春节休刊休假和大量采编人员返乡探亲实际,利用移动采编系统做好报道工作,实行远程发稿审稿机制。同时,快速启动“全天候中国教育报”传播机制,加大抗击疫情报道力度,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和平台号相互配合,重要信息实现“秒发”,齐心协力做好宣传报道。

针对疫情防控热点,中国教育报微信从1月26日起开设“疫情日报”专栏,每日搜集整理全国疫情新闻,传递抗击疫情正能量,截至2月16日,共发布23期“疫情日报”,其中16期阅读量超过10万+,累计阅读量300多万人次,第一时间引导教育舆论。

中国教育新闻网迅速制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坚决打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报道专题,每天动态更新各种渠道发布的信息和报道。截至2月16日,在网站和各平台号上传播相关报道1560篇,收获10万+稿件38篇,总阅读量超2500万。

2.传中央精神,做落实文章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及时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教育战线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教育报及时在一版头条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突出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工作部署。报刊社所属报刊网微端各平台迅速转发《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习近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传递必胜信心》《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等报道,让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第一时间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最新决策。

为了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宣传阐释,中国教育报策划、采写了《坚守教育阵地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果断 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力以赴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理性应对 筑起临危不惧的心理防线》等多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在头版重要位置连续刊发,鼓足正能量,积极引导教育舆论。

3.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教育系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积极组织采编力量,第一时间对教育部党组重要工作部署和政策举措,以及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防控疫情的工作动态、教学安排等进行全面深入报道。其中,教育部部署防控疫情两次通知、部党组学习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以及停课不停学等11篇报道,在中国教育报微信端传播都突破10万+。

为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教育部出台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等举措,成为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来自学校、教师、家长的忧虑与困惑也相应而生。针对这一舆情,报刊社所属媒体牢记“人民性质、教育特色”的教育行业媒体职责使命,坚持方向导向,全面宣传引导,耐心解疑释惑。

中国教育报在全面报道教育部相关政策基础上,接连推出“关注停课不停学”和“‘云’端,开学!”两组特别报道,综合报道各地为将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确保“网上开学”顺利进行的举措和行动,并刊发《别样开学彰显担当作为》的评论员文章,旗帜鲜明,有力引导舆论。同时,中国教育报专周刊发挥“专业性引领”优势,通过采访报道和约请专家撰写署名文章的方式,推出《“停课不停学”如何科学有效开展》《疫情面前,深度融合是在线学习的关键》《“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在家上学”》《别歪解了停课不停学》等一批解读性报道,既增强了专业服务性,更有力增强了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以及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发挥移动端传播优势,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群众关切,推出大量专业服务类报道,向社会公众和广大家长耐心解疑释惑,为政策举措出台初衷正本清源。例如针对“停课不停学”话题,中国教育报微信推送相关服务类文章34篇,如《老师当主播,停课不停学,这几点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居家学习不同于学校教学,专家告诉你具体怎么做》等16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

二、移动优先全媒呈现,媒体融合成效彰显

1.报网微端,移动优先

尽管时值春节休假休刊期间,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两报四刊及全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远程在线办公,密切关注、追踪疫情,坚持“移动优先”,综合运用媒体融合手段,准确、快速推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报道,不仅体现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水平,也反映出报刊社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效。

“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发挥全网、全平台、全渠道传播优势, 24小时发布疫情防控报道不断线。从每日疫情最新动态的发布到师生、家长关心问题的专家解读,从抗疫一线的现场报道到普及健康防护知识,新媒体小编从白天到黑夜,连续奋战,加强策划和原创稿件制作,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推出了多篇报道。中国教育报微信1月30日推送的《转扩!给寒假后返校学生、返岗教师的防护指南》,,用图片的形式传递防疫知识,通俗易懂,抓住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痛点,收获了256.80万次的阅读量。据统计,截至2月16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共发布推送疫情防控相关文章178篇,总阅读量2801.9万,其中10万+文章84篇;中国教育报平台号推送疫情防控报道约500篇,总阅读量3908万,其中10万+稿件42篇。

中国教育报从2月1日春节恢复出版后第一期起,在一版开设“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报道”栏目,连续大规模、多篇幅集中报道教育系统全力抗疫防疫的重要新闻。统筹本部和记者站采编力量,连续在一版重要位置推出《疫情就是命令——全国教育系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切为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全国教育系统合力抗击疫情守护校园纪实》《战疫攻坚有担当——湖北教育战线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纪实》《为生命接力——湖北高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纪实》《为战疫注入科技力量——各地各高校在科研一线防疫抗疫综述》《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各地高校打响后勤保卫战关爱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为校园筑起阻挡病毒的“长城”——高校保卫队伍坚守校园抗击疫情纪实》《用爱抚慰孩子心灵——幼教工作者防控疫情帮助幼儿居家快乐成长》等多篇原创重点报道,全面展示教育战线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为万众一心阻击疫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截至2月16日,全天候中国教育报(报网微端)各平台累计发布抗击疫情报道约2500篇(不包含移动端各平台重复发稿数),其中见报约200多篇,网站发稿1560多篇,移动端总发文数700余篇,移动端总阅读量9200余万次,10万+文章总数164篇。

此外,从1月24日至2月17日,“人民教育”微信共推送126篇文章,总阅读量703.6万,10万+稿件14篇,其中100万+1篇;“神州学人”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及平台号,第一时间面向海外留学生发布疫情信息和平安留学信息626篇次,深受广大留学人员欢迎;“中国教师报”微信推送71篇文章,总阅读量超260万,10万+稿件5篇。“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共推送76篇文章,“中国民族教育”微信推送疫情相关文章78篇。可以说,在此次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全部担起了教育新闻人的责任和使命。

2.文图音视,全媒表达

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平台化是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教育报刊社下属媒体通过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强化自身技术基因。中国教育报微信、微博和平台号创新报道形式,用短视频、音频、图片图表、漫画、MV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战疫中的美丽教育身影,鼓足正能量。中国教育报微信推送的《告诉孩子:如果有英雄,他们都是!》《记住战“疫”中这些平凡英雄》《请记住这些与疫魔竞速的教育人》等文章,感人至深,引发广大用户强烈反响。

为鼓足正能量,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报微信还策划推出《听我说,谢谢你!》短视频和“战‘疫’,中国一定赢”系列公益广告10多期,向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教育工作者致敬。报道有热度更有温度,引发广大读者好评。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教育报抖音号发布29条视频,中国教育报快手号共发布视频23条,其中原创视频10多条,总流量114万,其中3条视频流量超过10万+。

三、生动讲好教育故事,凝聚共克时艰力量

1.记录感人事迹,讴歌大爱精神

教育系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一大批教育战线干部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中国教育报刊社坚持“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讲好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广大干部师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汇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中国教育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与瘟神赛跑——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医护人员驰援抗疫一线纪实》《为生命接力——湖北高校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纪实》《前进!向着党旗飘扬的方向——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工作纪实》等多篇重点稿件, 全面报道了全国教育系统特别是驰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和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和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顽强斗争感人事迹。中国教育报还在一版开设“疫情故事”子栏目,记录、讴歌广大师生特别是勇敢逆行的高校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走上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感人故事。其中,《看,师生鏖战雷神山》《“说了会赢,就一定赢!》《“请组织在一线考验我!”》等稿件,深受读者好评。此外,在要闻版开设“抗疫动态”栏目,重点报道全国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防控疫情的工作动态,目前已累计刊发30多篇。

中国教育报微信推送《致敬最美逆行者!全国高校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报道了全国高校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推送《“发挥专业优势72小时!这位老师为火神山医院贡献方案》,报道了湖南交通职院教师刘孟良等14名师生发挥专业优势连续奋战,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土建及水电模型进行设计的事迹,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2.普及防护知识,聚焦专业服务

此次战“疫”报道,中国教育报刊社特别注重从宣传引导向专业服务拓展。为了让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及时掌握疫情预防科学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报刊社所属媒体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准确传播防疫知识。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中国教育报在新闻深度版推出“防控疫情守护学生成长系列报道”,围绕《怎样有效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疫情期间怎样更好守护学生成长》《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怎样才能不跑偏》三个疫情防控中基层教育部门、学校、老师最为关心的话题,采访相关领域专家,提供教育领域最权威、专业、深度的解答。中国教育专周刊也连续刊发《疫情来袭,我们用爱守护你》《构建校园重大传染病应急防疫机制》《对不同人群精准实施心理干预》等文章,通过融媒体报道,将文字与绘本、漫画、音频、小实验连接起来,将报道与知识宣传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教育报微信紧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策划选题,核实信息源后快速转发,截至2月16日,共推送疫情防控知识科普类文章60多篇,其中30多篇收获10万+。包括“钟南山”“中国疾控中心”“防护指南”“火神山雷神山”等关键词的文章,综合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等权威部门的防护建议,用图片、漫画、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传递防疫科学知识,通俗易懂,抓住了广大师生和用户的需求>针对教育领域用户关心的话题,推送《“停课不停学”,家长怎么做?这4位专家的建议值得每位家长借鉴》《@全国中小学生和家长,这20条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生活建议值得收藏》等多篇 “知识干货”文章,深受用户欢迎。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力,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平台(APP和微信公众号)在抗疫防疫期间,推出两个系列各7节系列公益直播课——“给教师的治愈系读书课”和“给老师和家长的战疫公开课”。第一个系列邀请王君、朱煜、冷玉斌、田冰冰等7位中小学明星教师,与教师用户相遇线上,共同阅读。观看直播的教师达10万人次,用户反响热烈。第二个系列2月17日开始,第一讲的课程有2.2万名教师家长参与收听。同时,从2月11日起推出“听夏昆讲部编教材古诗词20讲”公益课,邀请诗词大会擂主、知名语文教师夏昆,用对诗词的别样解读陪伴孩子。

中国教育报刊社作为一家行业媒体,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这次大战,是对我们作为媒体人的责任、使命、担当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能力的检验, 我们必须扛起责任、坚决打赢;这次大考,是考验我们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水平,我们一定经受考验、坚决考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