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一样的“生日歌” 不一样的“真感动” —健康报记者曹政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记

2月22日,在武汉会议中心,由中国行业报协会委托专人送来的蛋糕被插上了蜡烛,多位在武汉采访的记者纷纷向当日生日的健康报记者曹政送上了生日的祝福。

非常时期,非常环境,过一个非常的生日。这三个“非常”偏偏被健康报赴武汉一线采访记者曹政遇上了。2月22日晚, 由9人组成的健康报一线报道战斗集体,端起酒杯,唱起生日歌,共同祝福曹政生日快乐!在特殊的日子里,曹政感谢中国行业报协会从千里之外给他送来了特殊的生日蛋糕。

特殊的生日,曹政感动、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今年大年初二,年味正浓,曹政却接到报社紧急指令,派赴武汉参加抗疫采访,他二话没说,打起行囊,无视凶险义无反顾地和队员们一起奔赴“战场”。

生日这天,恰逢曹政来鄂整整一月,在武汉封城一月之际,曹政从前方传回了一篇5000字的深度报道,以他的个人的视角讲述了武汉封城一个月的见闻。作为一名湖北人,对于疫情的家乡和家乡的疫情,都应该有非同寻常的感受,这也是他发自内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初衷。

关于他的事迹,同事有说不完的故事……

平安归来!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健康报记者顾月冰:曹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第三个本命年会是这样开启的。

曹政在做记者的10多年里,突发新闻他没少跑,地震、洪水、泥石流,从中国到非洲,疫区也没少去,报道过鼠疫、霍乱、甲流以及埃博拉。但曹政觉得武汉新冠肺炎的形势比想象的严峻。

1月28日,新冠肺炎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771例,武汉确诊病例陡增,数字带来了巨大的紧张感,外界对武汉的现状十分担忧。

来到武汉后,曹政决定去街头走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依旧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城市仍在运转。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里人头攒动,但街边水果店仍放着音乐。在他的镜头下,武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可能平淡生活中的烟火气才是城市的常态。

头几日,曹政还没有“代步工具”,多数是靠步行和共享单车。武汉战“疫”正处在攻坚期,曹政手头联系的采访同样紧凑,“估计半夜才能回去”、“我还在路上跋涉”、“今天约的采访被鸽了”,他忙的时候,大家都不忍打扰。

面对患者涌动、医院超负荷运转,多少一线医务人员哭泣、崩溃,“灾难报道中如何传递客观平实的内容”是优秀媒体人的试金石。

在4个星期里,曹政已经数不清去了多少个医院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区,他进入“危险区”,他都要全方位消毒,手机险些报废,拍的视频带着雾气,朦朦胧胧。

1月底到2月初,曹政从武汉前线发来了多篇独家报道,《医务人员感染防护,有哪些盲区和误区?》采访了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蒋荣猛,及时为医务人员传递感染防护知识;《最难熬的日子也许已经过去》对话了武汉五院心内科主任洪李锋;《这里的凌晨很忙碌》探访汉口医院隔离治疗区,体恤医护的艰难与不易;《三处场馆连夜改造完成移动方舱医院星夜支援》直击了武汉方舱医院的创建过程;《走进“生命之舱”》也目睹了方舱医院多批患者出院;《武汉战“疫”胶着,社区防控形势严峻!》走进了社区卫生中心和疑似患者家中;《吴浩:社区防控不是简单“人海战术”》对中央指导组社区防控基层专家组负责人吴浩进行专访,为基层防控敲响警钟!

早上打开微信,总能看到,凌晨4点曹政发来的视频或新闻链接,他又熬夜了。除了一线医护,多少媒体人也和曹政一样,不眠不休。

灾难报道更是对媒体人心理素质的挑战,曹政肯定也难受。2月5日,北京局部下了小雪。曹政发了一条“北京飘雪”的朋友圈,配文“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此时可能正在窗台看着雪景发呆。”

2月15日,湖北省大范围降雪,他从前线传来“武昌方舱医院外,大批康复患者治愈出院”的图片、视频,曹政又在朋友圈里发了“飘雪”的视频,心里应该是开心的。

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字从1月20日的217例到2月19日的74576例,1个月间成倍增长,所有人的心情都经历了好几个波峰浪谷,随着部分省市的新增确诊病例逐渐清零,曙光也即将来临。

2月20日,曹政在《健康报》新闻能见度版面发出了5000字长通讯《武汉“封城”这一月》,这是英雄城市的1个月,也是他驻守武汉近1个月的记录。

在武汉近30天里,曹政孤身驻守一线,写了差不多3万字,现场视频拍了20余条,其中多条武汉vlog播放量破5千万,更期待一线录制的VR视频能大放异彩。

心中有情怀,笔下有万物

健康报记者闫龑: 作为报社第一位首席记者,曹政一直是我们包括年轻记者的榜样。我们已经在报社共事15年。他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报道、去非洲报道过埃博拉疫情。此次去武汉,我去机场为他送行,他带了很多口罩捐给前方,这些口罩是他得知疫情刚刚开始的第一时间买到的,除了给我留下几盒,全部捐给了疫区。这些口罩也成为我至今都“赖以呼吸”的武器。一起出发的还有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现场很热闹,队员们合影留念,送行的队伍也很壮观。曹政的“出征”显得很孤单,没有鲜花没有队旗,有的只是采访必备的“战略物资”。他很熟练地检查了一遍行李,相机、充电宝、录音笔、VR……这台VR是临行前我开车去三里屯朋友处借的,赶在他上飞机之前送过去,是因为他要尝试用视频记录这段战“疫”,后来在健康报的抖音和快手号上,我们看到他传回的视频信息,这些视频的点击率早已过了千万。最新的统计数据,健康报抖音号和快手号,在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视频的点击率成几何倍增长,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9亿次。这就是曹政,作为报社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副主任,从不默守陈规,喜欢尝试新鲜的内容,喜欢创新形式。这次的报道也被他做得有声有色。

曹政身上有典型的南方人的特点,爱吃辣,说话声音不大,总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所以他的文字,总是内敛而真实,不张扬但却不失力度,很细腻但又充满理性思考。从大年初二到武汉到现在,他已经在一线坚持了一个月,这期间,他步行2个小时出去采访,因为没有公共交通,有时也会骑上共享单车,带着VR去拍现场。他写下了《走进生命之舱》等多篇深度报道。每一篇稿子都是他花费了4小时以上甚至一整天的时间跟踪采访,有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待就是一整夜,有时去社区跟着随访一走就是一整天……有一天,我们与他“失联”了6个小时以上,凌晨一点,委托在武汉的工作组同事去敲房门,后来得知他去隔离病房采访了,手机一直不能拿出来,联系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讲述他看到的隔离病房的故事,滔滔不绝……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看着他拍的小视频,用朴实而又平和的视角,看待大街上的行人、水果店,感觉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有了一丝丝生活气息。这种重压下透出的烟火气,给人希望。

这次融合创新报道的体验不仅仅是短视频。在此战“疫”中,报社为此成立了报道领导小组,从新媒体、纸媒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分工协作。曹政在前线提供报道“弹药”,后方各小组紧锣密鼓进行加工整合。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以图文加小视频的形式被推送到官微及矩阵上,这些都是前后方密切配合的结果。

每天晚上11点半,当天的报纸、新媒体推送完报道之后,这群奋战了一天的新闻人开始讨论第二天的报道计划。有些是滚动选题,有些是长线选题,也有些是即时需要完成的选题。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的每日报发稿计划像一条贪吃蛇,时间刚过去几天的时候,“身子”就变的很长很长,我想,这是因为每一位后方的记者编辑,在疫情当下,在报社的整体指挥下,做出的快速反应。既是新闻人既有的新闻敏感,也是密切配合的结果,更是对疫情报道的敬畏。

这期间,报社领导多次在工作群里为大家加油鼓劲,为曹政加油鼓劲。社长、总编辑、副总编、中心主编等等,时刻在线与新闻同在。这些报道选题的出炉,媒体刊发数字的统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此,中国记协、中国行业报协会等都已经刊发健康报疫情报道经验小结,为报社闻令而动、上下一盘棋的做法点赞。

今天是曹政特殊的生日,他的同事们发出了共同的心声。

祝前线的曹政生日快乐,健康无恙,生日当天能睡个好觉。(文字:葛洪才 朱胤元 闫龑 顾月冰 叶龙杰 摄像:潘松刚)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