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致敬逆行,一线记者离危险有多近?

浏览一下这一个多月的战疫报道,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短视频作品以其可视化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化等优点,成为了各家媒体首选的报道方式,疫情期间诞生了海量的视频新闻作品。

记者的镜头离抗疫核心区域越近,报道时间越快,产出的作品内容则更震撼、更具直击受众内心的力量。

如12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推出视频《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澎湃探访收治医院》;央视记者最早走进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拍下了独家视频;红星新闻记者则将侧重点放在隔离病房内的抢救技术上,发布《现场直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用新技术抢救》报道……

在创作这些优质视频新闻报道的同时,记者和医护人员一样,也是逆行者中的一员。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最大可能地将镜头伸进隔离病房、方舱医院的核心区域,为读者带来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成为这场“信息瘟疫”中的一剂疫苗。

澎湃新闻:《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澎湃探访收治医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390277

12月的最后一天,全国大部分人还未将视线完全放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但澎湃新闻的记者敏锐地洞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实地探访了这场不明原因肺炎的收治医院,较早推出了视频报道。此时,探访内容不算多,但核实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已经有多名病人被隔离收治。毋庸置疑,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和对新闻事实的准确预判值得肯定。

央视:《央视记者走进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

https://weibo.com/2656274875/IqCAiENu6?from=page_1002062656274875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央视记者拍摄的这则探访隔离病房视频是最早进入隔离病房核心的独家报道,最早为受众揭开了重症隔离病房的神秘面纱。

4分钟的视频不算太长但干货满满,内容涵盖穿戴专业防护设备、病房内患者如何被治疗、医护人员手写长病历单等多个细节,每一个画面都有大量信息。视频的拍摄和剪辑都采用了直播式跟拍,将记者和医生的对话完整保留,更能为受众传递出一种现场感。

红星新闻:《现场直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用新技术抢救》

https://weibo.com/1908194624/IqHmwl0cP?from=page_1002061908194624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离医院的核心救治区域越近,越能抓到令人震撼的画面和场景。

红星新闻记者进入重症隔离病房的时间紧随央视之后,但和央视不同的是,红星新闻记者直接将镜头对准了正在抢救病人的病床,拍摄到了正在使用ECMO设备对患者进行抢救的独家画面。这里是医院最核心的隔离区域,是与死神搏斗的第一线,为了人和设备的安全进入,记者光准备工作就花费了数小时,最终呈现出营救生命的动人与真实。

新华视点:【每天200吨!武汉的医疗垃圾都去哪了?】

https://m.weibo.cn/status/4479247063877727?display=0&retcode=6102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各大医院每天产生大量医疗废物垃圾,而这些医疗垃圾处理点无疑是比隔离病房更危险的地方。新华视点记者直击武汉医疗垃圾“终结者”,向观众揭秘医疗垃圾是如何处理的。航拍镜头加上垃圾处理现场场景,配以现场采访同期声和音乐,画面简单干净,但却能走近真正的抗“疫”一线。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记者探访武汉方舱医院#

https://weibo.com/2803301701/IsYh8pJw9?from=page_1002062803301701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人民日报推出的这条短视频时长很短,也无太多复杂的拍摄和剪辑手法,但记者在这二十多秒的内容里传递出大量信息:在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接诊的第一天详尽地介绍了这座新建筑——“方舱医院”如何运作等细节,让观众看到更多的病人有了被救治的希望。记者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间节点,为观众带来了这条信息量“巨大”的视频新闻报道。

南方都市报:《武汉医院里的百态人生:有人死里逃生出院,有人躺病床上说“想活”》

https://weibo.com/1644489953/ItpdvfLjE?from=page_100206164448995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南方都市报在元宵节推出的这条策划视频堪称一个小型纪录片,7分55秒的视频分为十段式,每一小段用一句总结式的话语作为主题,主角是医护人员和患者。

每一个短短的主题,记录了病人的感谢、焦急、求生欲望,医生的付出、辛苦与耐心。视频结构的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两小段“今天元宵节”和“汤圆要慢慢熬,日子也是,终究会甜”。在这个本该万家团圆的特殊日子里,身处医院里的医护和患者却因为这场疫情而不知时间,外人看了,对“人生百态”四个字的感悟会更加深刻。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在这场“战疫”过程中所付出、失去的,都是为了将苦日子熬甜,打动了观众的心。

新京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12小时未喝水#隔离面罩直滴水】

https://weibo.com/1951123110/IqIr0uCNR?from=page_1002061951123110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抗疫初期时,许多人还未将关注重点放在医护人员的辛劳之上,新京报记者拍摄的这条短视频较早的将关注角度对准了医护人员。记者拍下了医护人员照顾患者的画面,用特写镜头记录了他们防护面罩上的水汽。同时,甘于付出和奉献从他们自己嘴里说出来,更能让观众到医护人员的付出与不易。

湖北电视台:《记者探秘!这些“火眼”人如何筛查新冠病毒? 》

https://m.weibo.cn/status/4478827818708879?display=0&retcode=6102#&video

湖北电视台作为本地媒体,在“战疫”报道中自然没有缺位的理由。记者探访了花费7天时间新建成的“火眼”实验室,记录下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拍摄的过程非常详细,患者样本的运送、实验室的设置配备以及样本检测的全程,都在视频中一一呈现,同时该视频中还解答了为什么会出现样本检测假阴性的原因,传递的新闻信息更加详实完整。

中国新闻网:【武汉隔离病房长啥样?医务人员:患者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

https://m.weibo.cn/status/4468220947457019?

武汉首批设置发热门诊的医院收治状况如何?中新网记者将镜头对准了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内一科病区。这里的医护人员既是医生也是军人,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更加重大。所以在拍摄上,画面处理更加细致,有了更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细节,配以解说和采访,让观众能深切感受到军医身上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感。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