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红星船坞!国家“四五”计划的第一项工程

20世纪70年代,中国船厂数量极少,“买船不如造船”,国家决定增加船厂数量,满足造船需求。

青岛红星(北海)船厂建成全貌

1970年8月,青岛红星(北海)船厂在青岛燕儿岛——浮山湾计划建设两座干船坞及与其配套的修船码头和防波堤工程。青岛红星(北海)船厂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项工程,也叫“4501”工程。此项工程意义重大,也是航务二处(现一航局二公司)首次承建干船坞。为便于现场办公,航务二处将机关办公地址迁至青岛市南区东海路。两座干船坞分别为1.5万吨级和2万吨级,结构为直立式倒“T”形钢筋混凝土坞墙和钢筋混凝土带锚杆坞底板,修船码头设计4个泊位,防波堤长500米。

当时没有先进设备,施工建设只有靠手拉肩扛和简易设备。在大坞开挖时,需要先做围堰,人工抛石把围堰填起来,然后再打钢板桩夯实。没有打夯机,建设团队只能使用蛤蟆夯,需要起重工手挪钢板桩,每个钢板桩约有40厘米宽,长约30米,有多名起重工手指受到重伤,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一身热血、你抢我拼推进建设进度。

当时没有先进设备,施工建设只有靠手拉肩扛和简易设备。在大坞开挖时,需要先做围堰,人工抛石把围堰填起来,然后再打钢板桩夯实。没有打夯机,建设团队只能使用蛤蟆夯,需要起重工手挪钢板桩,每个钢板桩约有40厘米宽,长约30米,有多名起重工手指受到重伤,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一身热血,你抢我拼推进建设进度。

由一航局二公司李青美、孙琦、曲虹

三名女青年工人发起组建的“铁姑娘班”

男工人这样,女工人也毫不示弱, “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在大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主体共浇筑4万多立方米混凝土,采用三班倒工作方式,歇人不歇机器。工艺工序是拌和楼生产混凝土,在汽车上面放置两块方木,安放活动的吊罐,浇筑混凝土时使用吊车吊着吊罐,从十几米高的坞墙顶上往下浇筑,坞里边12,13橡皮桶一个挂着一个,一直挂到底。

十几米高的落差,导致混凝土落下来的力量非常大。橡皮桶很重,只有少数体力好的女工人能扛得动,一天下来,大家的肩膀都紫一块青一块。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以防产生气泡,女工人扛着橡皮桶在里边分层振捣。

夏天,模板里面密不透风,工人们带着防护眼镜,就算不干活,在里边站一会也满身大汗。面对又热又脏又累的工作环境,当时的28名女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组成了“三八混凝土班”,也叫“铁姑娘班”,给整个项目建设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青岛红星(北海)船厂两座船坞及其配套工程完工,我国逐步加大了自主造船计划的实施,为完成“三年改变港口面貌”使命及海上对外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