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红色通信故事丨人民邮电 永放光芒

  “人民邮电”四个大字,是通信人的共同时代记忆。几十年里,这四个大字高悬在邮电局的大门上,铭刻在营业厅的墙壁上,印刷在邮递员的背包上,还作为《人民邮电》报的报头,伴随几代通信人成长。而毛主席亲笔题写“人民邮电”的故事,更为行业传颂。

  1948年12月10日,在解放一年的石家庄,华北邮政总局更名为华北邮电总局。恰在那时,《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版《新华日报》合并,并明确该报是中共中央的代机关报,毛主席为报纸题写报头——“人民日报”。华北邮电总局看到后,决定在原来晋察冀邮政交通系统主办的《邮讯》小报的基础上,创办一张“华北邮电总局机关报”。并拟模仿人民日报,取名“人民邮电”。

  于是,《邮讯》编辑部的孙志平编辑,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执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一张打好“米字格”的白纸,通过当时专门服务中共中央机关的石家庄山河邮局局长,把信交给了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红色通信战线老领导曾三同志,请他转呈主席。

  过了几天,孙志平他们刚刚躲过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回到办公室,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笑容满面地走进来,说:“主席写的报头送来了。”里边还有曾三同志写的字条:“毛主席让告知你们,现在有照相制版技术了,所以没有用送来的米字格纸。写了三个,你们选用。”

  毛主席“人民邮电”的题词,由上至下共写了三行,特意在第三行字的右下角标注了一个圆圈,表示对这一行的书写最为满意,建议采用。最终,第三行中的“人民”和“邮”三个字以及第一行中的“电”字共同组成了《人民邮电》报创刊后的正式报头,并沿用至今。

  正在指挥三大战役的毛主席,对一张行业报的诉求如此重视,可见他对通信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厚望。

“人民邮电”虽然是毛主席为一张报纸的题词,但意义深远地诠释了邮电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此后,“人民邮电”就成了各级邮电机构共同的名号和标志。直到如今,这个题词还高高悬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门头上。有的单位还把毛主席题写的“人民邮电”和“为人民服务”悬挂在一起。“人民邮电为人民”成为新中国邮电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服务宗旨,也成为信息通信业宝贵的精神传承和不竭的前行动力,在不同的时代永放光芒。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