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发文禁止收视率造假 热播影视"水分"为何难挤?
原标题:广电总局发文禁止收视率造假!热播影视节目“水分”为何难挤?
“我和身边人都没在看这部电视剧,网上讨论度也不高,怎么就成了‘收视冠军’‘年度爆款’?”
这样的疑问,不少观众都有。昨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强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的收视收听率(点击率)。”
收视收听率(点击率)造假,为何难以根除?记者从多名业内人士处获悉,“流量”与利益直接挂钩,导致一些作品不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反而在数据造假上做文章。
据悉,随着该公告于5月5日正式施行,相关大数据系统正式启用,这样的数据造假问题有望得到遏制。
从刷票房到刷数据:影视节目为何难“脱水”?
几年前,电影票房造假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午夜场次的电影根本无人观看,票房却离奇显示“全满”。
在一般人看来,电影主要收入来自票房。“现在的电影跟资本市场深度捆绑。简单来说,一部电影如果票房高,公司对应的股价就会升高,反之亦然。”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抬高股价,片方会想方设法让票房“好看”,自己为自己的电影买进票房,甚至出现专门“运作”此类业务的“保底公司”:“这不是花钱赚吆喝,这是花小钱赚大钱。”
随着电影票房造假现象浮出水面,相关部门也采取行动,对电影票房进行监管,造假将受司法机关追责。猫眼、淘票票、艺恩数据等第三方平台和中国票房网上线,也实时发布票房相关数据。
和电影票房造假一样又不太一样,影视节目数据“注水”同样与利益紧密勾连。
“一般来说,影视制作方要说服电视台、网站等平台方购买节目,就得有依据,数据就是最好的依据。而平台方要向广告商销售时段,同样要靠节目的数据。更何况现在很多影视剧和节目制作阶段就要谈广告植入,数据同样重要。”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电影票房这一项“硬指标”,影视节目从制作方、平台到参与的艺人,都需要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又不像电影票房那样靠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比如流量艺人的粉丝量,你真相信那几千万都是活人?”
从收视率到热度指数:见招拆招还是更客观
能不能像监控电影票房那样,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或权威部门公布相关统计数据?
《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已经明确,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将组建、管理全国广播电视统计信息系统(含大数据统计信息系统)。
据了解,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就组织广播电视规划院等10余家单位完成了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
2018年12月2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广播电视规划院基于自主技术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汇集全国1.4亿有线电视、IPTV用户直播收视行为数据。
2019年12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收视综合评价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正式上线,其公布的数据也被业内人士称为“脱水数据”。
记者注意到,从2018年底开始,不少平台纷纷改变公开数据的模式,从原来的“收视率”“点击率”“播放量”变成了“热度”。记者在爱奇艺、优酷等多个平台看到,影视节目均已关闭播放量显示,以“热度指数”取而代之。
“收视率、播放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影视节目的社会价值,一部作品的影响力和导向意义更不能以单一指标来衡量。”平台方对外的解释看起来很合理,相比“简单粗暴”的点击率、播放量,“热度指数”有一套复杂的计算系统,包括用户在平台上的连看、拖拽、收藏、弃剧等多种观看行为数据,还有平台宣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修正非正常观看行为可能造成的误差”。
不少网络平台以“热度”替代“播放量”
然而这样的改变真的如这些平台所言,是“破除流量喧嚣,回归内容本心”?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数据越多、计算方式越复杂,这也为刷数据留了“后门”。“比如影响力,怎么衡量?哪些指数是客观的,哪些又是主观评分?很多节目是花大价钱引进的 ,还有不少自制剧和节目,数据太难看总归不好。”
按照即将实施的《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将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制定相关统计办法、标准和制度,并对统计情况进行监督。
从“你播我看”到“我选我看“:相信观众的选择
2020年第一季度“脱水收视率” 来源:“国视听大数据
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视听大数据”的“脱水收视率”来看:《安家》以每集平均3.216%的收视率成为冠军,第二名《如果岁月可回头》为2.108%,70集长剧《新世界》则达到1.943%,名列第三。
不过,《安家》在豆瓣上评分只有6.3,刚过及格线。《如果岁月可回头》的评分仅3.5,《新世界》评分则呈高开低走之势,一路从开播第一周的7.6下降至5.7。
“现在评价一个影视节目早就不是单一维度了。”市民徐飞表示虽然会看平台的推荐,但并不会因此一定观看:“我首先会看题材喜不喜欢,然后查一下评分和网友简单的评论。如果是很热门的新剧,可能会看一下,但不合我意就不会继续了。”
而在企业广告部门工作的杨女士则坦言,企业当然会考虑影视节目的收视问题,但“影视节目和品牌的契合度”“参与艺人的形象”“品牌植入或广告的形式”,都是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数据重要,但其他因素也很重要。”
“网络给视听带来很大的变化,过去是电视台播什么看什么,现在是我们主动在海量影视节目里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市民汤敏表示,希望制作方和平台相信观众的选择,“给我们原始数据作为参考,我们会根据自己需求来判断。”(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