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数智赋能 大江潮涌——写在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之际

春风浩荡,荆楚大地绿意盎然,长江两岸万象更新。

4月28日上午,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大院,“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动员会”隆重召开。

受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委托,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出席动员会,并宣布项目开工建设。我国首个审批立项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拉开建设帷幕,智慧水利建设的长江之歌奏响澎湃乐章。

在开工动员会现场,来自水利部以及参与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施工作业的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作为国务院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智慧水利建设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5+1”重点工作,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全覆盖”项目)将全面提升流域综合监测、智能感知和精细管控能力,对于提高长江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水平、提升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支撑长江大保护、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全国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智”谋先手棋 同心绘蓝图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流域治理管理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脉长江健康,管理、管好长江,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

伴随着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流域水情工情、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老水问题交织复杂,新发展阶段对长江治理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根据党中央部署,水利部把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在水利部的顶层设计下,长江委持续推进以数字孪生长江为核心的智慧长江建设,初步构建集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保持等于一体的监测站网体系,有力提升了长江流域治理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委在流域范围的重点江段、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水监控网络体系。”长江委副总工程师余启辉告诉记者,但目前仍存在省界水资源监测断面覆盖不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指标不够等问题,以及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理监测范围有限、频次不高、时效性不强等短板。

围绕从根本上强化监测感知及管控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水利部、长江委的专家集智攻关,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共建共享”的智慧长江建设思路逐渐清晰。2018年6月,“全覆盖”项目应运而生。

“‘全覆盖’项目不仅是构建数字孪生长江框架、助力智慧水利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长江委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长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甲均说。

需求调研、现状梳理、实地踏勘、系统设计、前置要件办理和报告编制及审查……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后,长江委发挥全委一盘棋的团队优势,由委副总工程师技术挂帅,规划设计局统筹协调机关有关部门、委属有关单位组建项目团队,细化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紧盯节点目标,不断完善项目方案,全力推动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2020年7月,“全覆盖”项目纳入国务院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并列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智慧水利建设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5+1”重点工作。工程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到获得批复立项,仅仅用了10个月,成为我国首个审批立项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

蓝图已绘就,开启新征程。前期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全覆盖”项目昂首阔步进入快车道。

织密监控“网” 护佑一江清

“空间上加密、时间上加密、精度更准确、指标更完善……”长江委网信中心副主任杨鹏告诉记者,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就像是织就了一张精密的大网,牢牢布控在流域上下。

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紧紧围绕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中央事权,聚焦“四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在3个维度上设计实现水监控系统全覆盖,为长江大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地域范围全覆盖。通过新建改造水文站网、完善视频、遥感等监测手段,形成覆盖3791个断面和万余个规模以上取水口的监测站网,160个控制性水利工程、96个重要防汛节点、28个重要采砂江段的视频监视体系,长江流域一干八支两湖、60个蓄滞洪区和重要湿地的遥感监测体系,实现中央直管事权范围内的监测和汇集全覆盖。

——业务范围全覆盖。涵盖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土保持、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行政执法等九大业务。

——监测方式全覆盖。通过“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固定监测+移动监测、水流检测+水盆监测、自动监测+人工采集”,将数据“一网打尽”,真正实现“空天地一体化”。

“项目总投资5.97亿元,工期3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监测感知体系和管控应用体系2个部分共12个分项。”长江委规划计划局计划处处长周武介绍,监测感知体系包括站网监测、视频监测等5个方面。管控应用体系包括数据资源、管理与决策应用等7个方面。

“‘全覆盖’项目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为项目法人,我们不仅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实体工程质量和安全,还要提升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做好数据管理系统等软件开发工作,建设好大数据平台。”长江工程建设局局长洪议学说,“目前,我们已经做好组织、人员、技术及制度保障,启动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工程建设用地青苗补偿调查落实等工作,全力推动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服务全覆盖 保障为民生

“以河湖管理为例,以前我们以现场巡查为主,发现问题的针对性不强。通过全覆盖水监控系统,我们可以对发现的疑似违法违规现象进行预研,实现问题发现、核处、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将大大提高河湖管理效率,推动河湖管理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由‘先破坏后治理’向‘边保护边治理’转变。”长江委规划计划局副局长王迎春说。

据了解,“全覆盖”项目通过构建覆盖中央事权的水监测感知体系,加强监测数据汇集和处理分析,搭建监测、评估、告警、处置、总结全过程监控应用体系,实现了通过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发现问题,通过管控应用体系建设认定问题和处置问题的管控闭环。

“管理者能全天候、全流域实现数据实时掌握,这对提升长江大保护的监管效果,有效应对流域宏观尺度和重点区域‘四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委规划计划局局长许全喜说。

“全覆盖”项目建成后,通过充实生态脆弱区、敏感区、退化区等区域的水生态监测断面,开展河湖生态流量告警,强化涉水事务监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提高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同时,通过监测体系建设,贯通“四情”(雨情、水情、险情、灾情)防御,落实“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要求,为提升“四个能力”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最大程度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助力实现治水为民、兴水惠民愿景。

此外,通过整合、接入覆盖面更全的水雨工情信息,支撑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全覆盖”项目将助力工程发挥综合效益,减少灾害损失。借助数字赋能,实现业务流程在线协同办理,提高监管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将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的标志性、先导性作用,牢牢掌握数字化变革的历史主动,努力打造智慧长江发展新优势,全力积蓄流域治理管理新动能,确保项目安全高效建成,为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阶段长江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长江委主任马建华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