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

与此同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主动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既有对“量”的要求,更彰显对“质”的追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加到14.5亿户。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增速,要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由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构成,其中家庭养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基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性增高、家庭小型化、老年人高龄化等因素影响,子女照料老人越来越受时间、空间及精力限制,需要借助相关服务来满足养老需求。

大力提高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推进医养结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李楠楠是一名扎根养老服务行业一线11年的“90后”。经过长期调研,李楠楠发现,阻碍养老机构发展、制约养老服务提升的一大问题是人才短缺,特别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难。李楠楠表示,目前,针对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的社会支持还不够,需要完善政策来解决医养结合难点、堵点问题,避免人才流失和断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与未来的一项重要发展愿景,如何进一步补齐短板、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表示,自己所在的余村从过去炸山开矿造成“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到现在的“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余村不仅联动周边3个乡镇17个村一起打造了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儿的“大余村”,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成立了国内首个乡村品牌实验室,创新开展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汪玉成说:“在余村身后,展示着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扎根农村20多年。经过走访调研,黄丽萍发现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等问题,黄丽萍认为,必须想方设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品牌,让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