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阐述: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6日 09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本期观察版围绕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进行阐述。
——编 者
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于全党全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深刻昭示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雄厚发展基础、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1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正在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12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2%,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51万元;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回顾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深刻感悟到,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才能经受住一个又一个风险考验、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险滩,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激发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的生机活力,显著提高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10年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让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开展。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回顾1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深刻感悟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打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制度根基,极大激发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生机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战胜了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重大风险挑战,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空前上升。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察和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不断健全,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立健全,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3.3亿吨标准煤,基本形成煤、油、气、电、核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生产体系。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平稳运行,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有力有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一批重大风险隐患“精准拆弹”。
回顾10年来迎难而上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极不平凡历程,我们深刻感悟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高效协同调动各方力量,就能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切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好,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迫切需要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雅万高铁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中欧班列开行近6万列,疫情发生后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生命通道”,赢得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已成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左右,为世界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疫情影响等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回顾10年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刻感悟到,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为民族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观察者说)
罗文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书写了改革开放史上的精彩华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具有划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
理论的创新带来实践的突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环节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动力。
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是近20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奏响了共同繁荣、和平发展的新乐章。
改革开放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极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国际专利申请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市场主体活跃度大幅提升,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由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2022年6月底的1.61亿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4亿人、2.33亿人、2.86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高,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是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
新时代1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
顾学明 张 丹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宣示了坚持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深化了对开放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
10年来,我们积极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13—2021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达到5.1%,出口比较优势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利用外资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2016—2021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从1409亿元提升到346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7%,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总部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的速度加快。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2013年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拓展到21家,已累计形成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或特定区域推广,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压减到31条、27条,有效激发了改革创新的活力、动力和潜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扎实推进,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三十一位,成为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10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利用国内外创新要素优化进口、提升国内供给水平,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要素在产业和空间上的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46.1%提高到2021年的53.3%,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2013年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10年来,面对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我们坚持合作共赢,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逆全球化抬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坚持稳外贸、稳外资,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在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与动力。2019—202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为10.8%,高于全球9.1个百分点;商品进口年均增长13.7%,超过全球5.7个百分点。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并以较低的出口价格涨幅为缓解全球通货膨胀发挥“稳定器”作用,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面对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国际社会迫切期待,习近平主席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全球发展和安全事业提供中国方案,得到100多个国家的热烈响应。
新时代10年的开放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向未来,我们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继续担当好世界贸易投资的稳定之锚、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世界人民信心的稳定之锚,让高水平开放的成果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