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同心筑长城:西南边境缉毒一线深度纪实之二 | 陈国栋
强边固防,构筑牢不可摧、坚如磐石的边疆长城,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打击制毒贩毒、走私、偷越国境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需要发动和依靠边疆地区人民,开展群防群治,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形成警民同心共筑边疆长城,共同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的大格局。
一
戒毒脱贫日子越来越好
从一身戎装戍守边疆的忠诚卫士到一身藏青蓝稳边固防的移民管理警察,改变的只是身份和称呼,永恒不变的是职责与使命,用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践行着转改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在祖国的南大门,在27.85公里边境线上,芒信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用忠诚守护着这片热土,也同样守护着自己内心竭诚为民的从警情怀。
2019年12月27日,我来到驻扎在孟连县芒信镇的云南省普洱边境管理支队芒信边境派出所。“芒信镇管辖面积314平方公里,全镇有14个村民小组,4814户人家,其中边民通婚的有404人”。刚一落坐,派出所教导员李德俊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2019年,芒信边境派出所以“枫桥式优秀边境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警地共建作用,坚持打“整体仗、联手仗”,积极促成了芒信镇党委政府将强边固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重点督查问责事项,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形成了团结协作、警地警民协同、合力管控边境的工作格局。
芒信边境派出所持续深化“警地联创联建”工作,坚持组织联建、党员联育、平安联创、维稳联促,推进了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村寨、进学校、进边境,构建了全民动员、形式多样的群众护边新格局。
同时,以边境管控为重点,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借助边境技防监控、数字集群等智能化手段,有效提升了科技管边控边能力,构建起“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群防、单位有技防、院落有人防”的边境立体防控体系。
芒信边境派出所注重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关键要素,边境往来人员“吃住行消寄”等活动轨迹,推动信息应采尽采、及时更新,确保数据鲜活有效。全面推进“抵边警务室”驻村守点工作,科学调整巡防警力、区域、时段,广泛开展社区治安巡逻,有效压降街面可防性案件,全面提升面上治安巡逻频次和治安防范水平。
针对“盗抢骗”“涉枪涉爆”等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芒信边境派出所全面分析辖区治安管控热点难点,常态化开展“边境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破案攻坚。
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全面细化便民利民工作措施,创新建立民警村官“挂消清单”负责制,逐条逐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先后主动送证上门二代证220余份,开展“法治固边”宣传教育20余次,为群众解决长期遗留户口问题17人,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累计走访辖区群众5000余户2万余人次、走访核查重点人员760余人次、重点行业场所89家次,信息准确率达100%,捣毁吸贩毒窝点7个、收戒吸毒人员91人,辖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芒信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结合实际,与芒信村党支部、班顺村党支部结成联建对子,广泛开展党建联建工作,双方党支部以党建工作为龙头,派出“信息联络员”交流32次,召开警地联席会议12次,定期互访8次,查找了影响辖区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23个,收集群众意见12条并迅速抓好了整改落实。
为加强边境线的重点通道的防控工作,该所全面整合6支群防力量55人,充实10名护边员队伍,健全完善聘用、管理、考评、报酬、奖励等5项机制,联合进行边境治安巡逻320组1236人次,查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50人,通过信息化手段查处妨害国(边)境案件986起1623人、走私案件74起,案值约1180万元,抓获在逃人员4名。2019年9月,该所运用警民联勤联动工作体系,仅用了3个小时就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2019年12月27日下午,我来到紧靠边境线的回勒新寨,在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梅的家里与小组长克山、4名护边员和驻村民警座谈。
回勒新寨是以爱尼族为主要民族的村寨,共有46户,116人。地处边境线,与缅甸就隔一条小河。两国边民来往多,缅甸的女青年嫁过来的也多,故毒品从缅甸入境也相对容易,回勒新寨的村民因此受毒品之害也就更深。从2008年开始,村民们就染上毒品,到2016年,仅8年的时间,全村寨的46户人家,只有组长一家与毒品没有关联。全村寨的116人中就有54人吸毒。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梅说:“我们都知道染上吸毒的后果,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没法戒。我吸了10年毒,为了戒毒,我跑到南京、上海去打了5年的工,但一回到村里又吸上了,为此,老婆向我提出离婚,因为吸毒的人多,地都没人种,村里都瘫痪,干活的都是女的,治安案件也不断发生”。
为帮助村民摆脱毒品的伤害,维护边境村寨安宁。芒信边境派出所与镇党委政府联合派出驻村小组,宣传法律法规,用村民因吸毒给自己、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的事实教育村民。指导和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提交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后签字执行。
在村委会的宣传栏、村民家的外墙上,我看到了村规民约:
第一条:本小组村民须按要求参加尿检,队委会和联防队员要带头,队委会和联防队员尿检呈阳性第一次罚现金1000到2000元,撤销队委会和联防队员职务并给予警告。第二次尿检呈阳性罚现金3000元,当事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一般群众尿检成阳性第一次罚现金500到1000元,第二次尿检成阳性罚现金2000元,当事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条:本小组内如有贩卖毒品,一经发现罚现金5000元,当事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条:本小组村民如有提供贩卖或吸食毒品场所的罚现金1000到2000元,参与吸食毒品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条:本小组村民要到国外走亲访友的,须报联防队备案,回来要进行尿检;如有外来人员到小组一天以上的要报联防队备案,如有不报罚现金200到5000元。
第五条: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村委会、联防队的尿检工作,如有不配合罚现金100到300元。
………………………………………
第八条:凡不遵守以上规定的家庭,今后该户无论大事小事、红白喜事,本小组其他家庭一律不参与。
承诺人:
共有37个村民的签字
2016年10月1日
在边境派出所的督促帮助下,村委会将全部吸毒人员组织起来,采取集体戒毒的方式,让吸毒的村民摆脱了对毒品的依赖。三年来,“村规民约”成了各家各户村民自觉遵守的“法律”,村民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村里的环境卫生改善了,生产也发展了,现在全村没有一个村民吸毒。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梅深有体会地说:“戒毒前我的体重只有110斤,现在有150斤了,如今家里种了40多亩地,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村民们都在自家的地里种甘庶、玉米,收入可观。现在村里还有3户贫困户,贫困原因是家中只有老人没劳动力,村委会正在想法帮助他们摘下贫困的帽子”。
座谈会结束时,我当着李梅的面,问李梅的妻子阿召:你还要提离婚吗?阿召搂着11岁、3岁的两个儿子说:只要他不再吸毒,好好地为村里做事,我和两个孩子就认他。
李梅和他的妻子阿召
二
“枫桥经验”筑牢幸福边关
南伞边境派出所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为镇康县城所在地,毗邻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界碑在城中,一城连两国,区位特殊,治安环境复杂,辖区面积50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47.58公里,辖16个村(居)委会,有常住人口14936户42423人。
南伞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肩负着“管边、控边、稳边、活边、兴边”的历史使命。近十年来,缅北局势动荡不安,先后发生2009“8.08”、2015“2.09”、2017“3.06”等边境突发事件。尤其是2017“3.06”的边境事件,缅北内战暴发,炮弹落在了我国境内。中国外交部为此向缅甸政府提出了严正声明。
面对繁重的管控任务和警力有限的严峻态势,南伞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与党员民警秉承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立足岗位践行“枫桥经验”,坚持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排民生之忧,汇聚民力的工作原则,扎实做好矛盾源头摸排工作,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坚持社会齐抓共治,组建“护村队、护边员、红袖标治安志愿者”三支队伍,充分发挥其语言通、情况熟的优势,以警务室为中心点,民警为主,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辖区,实现了人人是哨兵、村村是哨所、处处有眼睛,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坚持以警民联调制度为依托,强化治理效果,构建社会矛盾三级预防化解机制,将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村级治保等组织纳入调解工作小组,有效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在土地纠纷、邻里纠纷、治安纠纷等领域达成“共建”意向,协助派出所快速摸排调解萌芽状态的邻里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工作延伸至最前沿,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南伞边境派出所始终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理念,积极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派出所管辖的军弄片区,面积269平方公里,现有8个村委会,常住人口15800人,最远的村寨距城区80公里。为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减轻群众往返路途中产生的经济负担,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近年来,南伞边境派出所先后投入13万元经费对片区警务室进行改建,争取经费5万余元配齐办公用品及二代证人像采集设备,派驻8名警力实行全天24小时备勤,开展治安管理、二代身份证受理、发放及违法人员指纹采集等工作,全力做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五小工程。2019年,共抓获各类违法嫌疑人96名,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40余条,排查隐患24处,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80多宗,入户采集、送证到家160余次,接收群众主动上缴民用枪支150余支,警务室的前沿阵地作用发挥显著,累计为群众节约办证成本30余万元,被群众亲切称为“暖心警务室”。
警民鱼水之情,在南伞边境派出所管辖的边境村镇中随处可见。
2019年12月29日下午,在南伞边境派出所所长杨发任的引领下,我来到了以德昂族为主要民族的白岩村。白岩村是派出所这几年的重点帮扶村。全村有951户人家,土地有3万多亩,其中种植甘庶1.5万亩,坚果7000多亩、玉米7000多亩。村委会主任吴新强兴奋地告诉我:2019年4月,我们村全部脱贫了,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有1.19万元。2008年的时候,全村有近200人吸毒,现在只有40多人了,新增吸毒人员为零。这些年多亏了派出所杨所长和民警们给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杨发任所长和吴新强主任
在从白岩村的村口走向村委会办公地点近300米的途中,有20多位村民纷纷与所长杨发任打招呼,问好。可见南伞边境派出所民警与村民的熟悉程度不一般。吴新强说:“村里有个叫李忠云的孩子,从读初中开始到考上南开大学,读书期间,杨所长和民警们没少操心,并给予资助,使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并在昆明找到了工作”。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我见到了村里的民营企业家姚成明,今年46岁的他,非常精明能干,他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起名为“德昂山庄”,可以同时接待200人至300人,他的妻子当大厨,聘请了5、6个村里的乡亲帮忙,每人每月给3000元的报酬。平时村民家里办红白喜事都由他的“德昂山庄”负责,由于小有名气,周末县城里的市民也来这里休闲、品尝德昂族的特色菜肴。姚成明还在县城开办了一家酒店,取名为“德昂宾馆”,有32个床位,服务员都是村里的年轻人。还办起了物流城,取名也是“德昂物流城”。在他的企业里就业的全部是村里的乡亲。
姚成明感慨到:“自己能有今天的产业,是党的民族政策好,也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同时与派出所的杨所长、驻村民警、护边队员的支持帮助分不开”。
杨发任介绍道:姚成明有头脑,发展产业有一定的积累后不忘乡亲。他年轻的时候给老板打工,因为老板欠薪,就将一套拆迁房用来抵欠他的薪酬。他就将房子卖了,租房办产业。如今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了,许多村民在他的企业打工,也能有稳定的收入。
姚成明虽然只有46岁,但孙女已有5岁了。小姑娘穿着一身德昂族的服装,非常可爱,别看她小,她妈妈在“德昂山庄”帮忙时,她跑上窜下给山庄带来了欢乐的气氛。姚成明同我聊起三个儿子时幸福满满:“大儿子管理山庄,老二在中南民族大学读书,是我们村德昂族学生中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县教育局每年都给予5000元的资助,最近又考上了研究生。老三在保山市读高中,学习成绩很好,春节他们都能回来”。
警民鱼水之情,夯实了共同维护边境安宁的基础。
2019年,南伞边境派出所共接处警1564起,整治治安乱点23个,立刑事案件13起,治安案件1282起,破案1272起,其中偷越国(边)境案件962起962人(为2018年的60.15倍),遣返135人。抓获吸毒人员231人,破获毒品案件38起,抓获嫌疑人18人,缴获各类毒品96.66公斤,查获走私案件2起,缴获缅甸香烟651条,烟草走私案1起,烟包70个,重5吨。接受群众主动上交民用枪支201支,各类子弹400余发,手榴弹、手雷5枚,射钉弹285发,军用子弹97发,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4人。有效打击了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了所辖区域的和平安宁。
白岩村的德昂妇女
三
边境口岸更显胞波情深
边境口岸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贸易往来,边境村民走亲访户的桥梁通道,是国家边境管理机构依法履行管理边境的重要阵地。可以说边境口岸就是国门的标志。
安邻是兴邦之基,善邻是致远之本。
2019年12月26日下午,我站在位于孟连县勐马镇勐啊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孟连口岸中方一侧的大桥上,清澈的南卡江水面上倒影着河对岸的一栋足有20层高的住宅大楼,放眼向大桥一侧的缅甸佤邦口岸望去,远方的山峦从北向南跌宕起伏,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错落有序地分布在山峦向西至口岸段的盆地间,缅甸的佤邦总部邦康市就驻扎对面口岸。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行人来往于中缅口岸之间。
孟连口岸边境检查站负责人杨智彬告诉我:“现在每天出入境运送各种货物的车辆达1100辆左右,出入境的人员有1800人。2019年,我们共检查出入境车辆达31万辆,比2018年增长40%,出入境人员63万,同比增长67%”。这些数据给我的信息是,随着中缅两国人民友谊加深,边境村民交往增多,两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也同步增多了,同时边境口岸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也在同步提高。
下午5点,我在孟连边境口岸看到了一幕彰显中缅胞波情深的靓丽风采。在我方口岸边境检查大厅,由二名老师带着的近百名的5、6岁的孩子,肩上背着小书包,正在依次有序地办理出境手续。我方边境检查员和霭可亲地为孩子们办理出境手续,每办完一个孩子的手续都说一句话:“明天见”。而在大厅门外,来自口岸对面的80多位大人,有的像母亲,有的像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正等待着出来的孩子。
杨智彬告诉我,这些孩子来自对岸缅甸邦康市,到我们这边的勐马镇幼儿园上大班。每天早晨从口岸入境,由幼儿园的老师接走,下午放学了,老师又将孩子们送到口岸。听了杨智彬解释,我明白了,这些孩子是来到中国的幼儿园留学,这也是我所见到的最小的留学生。
平时在国内各城市的幼儿园、小学校门口,每当下午放学的时候,总能看到许多家长在园、校门口等待接孩子。今天长见识了,见到了家长在国门口接放学的孩子。
2019年12月29日傍晚6点,我在南伞边境口岸也见到了类似孟连边境口岸的情景。所不同的是这次见到的是缅甸境内的学生入境到镇康县上中学。由于晚上7点口岸将要关闭,只见办理入境手续的大厅内外排起了长长的队列,我站在一侧观察着排队的人群。一名边境检查员走过来,让排队人群中背着书包像学生模样的人,去边境检查站专门开设的学生专用绿色通道。因为这一天是周日,第二天学校要上课,所以入境的缅甸学生大都赶在这个节点办理入境手续。
南伞边境口岸检查站负责人任晓东说:目前有上千名缅甸的学生在中国的学校学习,每当周五、周日傍晚,是学生出入境的高峰,所以我们开辟了学生专用绿色通道。
现在都已6点多了,看到口岸上长龙般的等待入境的车辆和排队等待办理入境手续的人群。“口岸关闭前都能办好入境手续吗?”听到我提出的疑问,任晓东说:“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延迟口岸关闭时间。现在有很多缅甸的边民,出于安全考虑,白天在自己的地里干活,傍晚就入境住在中国这边,第二天一早又出境”。
教育无国界,大爱无亲疏。每天、每周这一上学出国,放学回国留学生出入边境口岸的景象,成为边境地区两国村民和睦相处、两国学生建立诚挚友谊的标志。
将和平、友谊、和睦相处的种子注入孩子、学生的心田,是边境两岸边民的胞波情深的基础,也是强边固防,确保边境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通关的小留学生
(作者:陈国栋,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