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向科技要答案,走好农业现代化之路
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
近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回顾和展示,对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长期以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必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客观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先天不足。以耕地为例,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必须向科技要产量。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种类、品质需求日益增长,必须向科技要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创新突破。目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正在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路上阔步前行。
向科技要答案,必须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关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就种植业而言,育种环节,如何培育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优质品种;种植环节,如何优化种植方式,以灌溉、化肥、株距的精细化投入实现最大化收益;收获环节,能否推广智慧农机,将更多人力解放出来;销售环节,能否利用网络更好打通产销两端……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有助于破除资源禀赋约束,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科技创新应当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着眼市场需求、消费趋势,让更多“好种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农把式”挑起“金扁担”。
向科技要答案,必须“产学研用推”一体发力,做好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社会推广等工作。其一,基础研究是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聚焦基础前沿,瞄准关键核心,是提升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其二,农业科技必须着眼于应用。推动好论文成为好模式、好农机、好种子,才能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隔阂,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三,要关注“怎么用”,也要关注“谁来用”。发展社会化服务,培育更多“新农人”,才能让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走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多年来,有“东方魔稻”之称的杂交水稻不断培育推广,有力回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未来,如何让科技创新的种子结出农业发展的累累硕果?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的科研攻关,也需要资金倾斜、政策支持等不断夯实基础。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断涌现,让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永远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