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精细算“水账” 秋粮不减产——江西赣抚平原灌区全力抗旱保丰收

8月17日,江西省南昌县高田村的农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水稻已经长到小腿高,长势良好。种了40多年庄稼的村民老胡开启支渠分水闸,看着汩汩清水流进自家200多亩稻田,打趣道:“今年旱是旱,但庄稼没减产,至少还能挣个几万元!”

7月以来,长江流域旱情快速发展,江西省平均降雨量较同期偏少5成。作为江西省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赣抚平原灌区提早谋划,精细算好“用水账”,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拦、蓄、引、提作用,每日引水量达1337万立方米,超过灌区农田每日需水量750万立方米,可满足灌区全部103万亩水稻的灌溉需求。

统筹谋划 将抗旱“关口”前移

8月16日,沿着赣抚平原灌区西总干渠的渠道边行走,可以看到两岸边坡上一道道白色的印记。这是正常蓄水状态下的渠道水位线,比现在的水面高1米左右。

位于赣江和抚河下游三角洲平原地带的赣抚平原灌区,肩负着3市7县100余万亩农田灌溉生产任务,是名副其实的“赣抚粮仓”。7月以来,抚河流域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52%,赣抚平原灌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

早在7月初,根据气象部门研判可能发生旱情的形势,江西省水利厅及时部署各级灌区管理单位做好防旱准备,进一步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及时掌握灌区供水状态,调整供水计划。

赣抚平原灌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西总干渠抚支故道等工程拦、蓄、引、提的作用,全力蓄水抗旱。

在赣抚平原灌区岗前管理站,只见一排狭长的气盾坝“拦住”了河水的去路,被拦住的河水汇集在抚支故道内,似一个天然湖泊。

“这个气盾坝能将抚支故道的水蓄起来,抬高水位,再引到西总干渠,增加干渠进流。”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杨方福说,“这使抚支故道蓄水累计增加近4000万立方米,大大减轻了西总干渠流量不足的压力。”

“去年才修建好的气盾坝,今年就派上大用场了!”岗前管理站站长吴节华说,按照省水利厅抗旱工作部署,管理站7月初就利用气盾坝拦蓄河水,保证岗前坝上蓄水位达27米,提高输水效率。

赣抚平原灌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排涝、发电、工业、生活环境供水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灌区。在长期天然来水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各行业用水需求,保障多方用水效益?

“首先要满足灌区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杨方福说,“灌区有一部分水要供给县里自来水厂,一旦这些水出现问题,群众的生活用水乃至饮用水将受到影响。”

江西省赣管局从群众利益出发,科学做好灌区水资源调配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

在保障农业用水方面,赣抚平原灌区提前派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各片区需水情况和旱情发展态势,调整灌溉方案,将抗旱“关口”前移,严格取用水管理,确保不影响庄稼产量。

精细管理 算好灌溉“用水账”

旱情严峻,加上现在正值水稻分蘖期,需水量大,灌区管理站只有精细调度、算好每一笔“用水账”,才能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让各片区作物“喝饱水”。

将用水量细化到作物、片区,可定时定量将水送到关键处,实现“水尽其用”。精算“用水账”的第一步是了解灌溉需求。

“针对不同片区不同生长期的作物,我们有不同的配水方案。”杨方福说,“各县基层管理站根据负责片区的灌溉面积及以往的配水经验等计算需水量,并上报到省赣管局,灌区再统筹各片区用水需求,按需分配。”

不仅如此,灌区还会根据各干渠的流量变化情况,精细调度分水涵闸,保证渠道流量稳定。杨方福打开手机上的水位自动测报系统,每小时各干渠的水位、进水闸的闸门开度等数据清晰显示,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全灌区的流量情况。

将水精准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农田,仅精细配水远远不够。江西省水利厅农水处二级调研员袁秀琪介绍,在应对此轮旱情中,赣抚平原灌区将精细理念深入到管理站配水、渠道输水、农户放水等全流程各环节中。

省赣管局还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下游、后上游,先高田、后低田”供水原则,在用水高峰时,采取“轮灌”的方式配置水源,合理“错峰”上下游用水需求,减轻供水压力。

8月17日,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头戴草帽的专家们,认真观察、记录作物长势情况。

“我们在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智慧灌溉模式,并为农户提供操作性强的防旱抗旱技术手段,帮助更多农户平稳应对此次旱情。”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常务副站长谢亨旺说。

南昌县高田村的种田大户刘方军,在灌溉试验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间歇灌溉制度,安装了智慧灌溉系统,并参加了节水灌溉技术培训。

“这段时间上游来水少,我通过手机就能查看田间墒情,还能远程遥控闸门,精准错开高峰进行灌溉,用多少灌多少,不浪费!”刘方军说。

“间歇灌溉制度延长了灌溉周期,亩均节水可达30余立方米,在农田‘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精细化灌溉。”谢亨旺补充道。

据了解,江西灌溉试验站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全省各地,目前已在全省70%~80%的灌溉土地上进行技术推广,较普通灌溉节水20%,大大减轻了旱期作物灌溉用水压力。

加强维养 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8月17日,赣抚平原灌区西总干渠维修养护人员,正操作铲斗式挖泥清淤船清理水葫芦,打捞垃圾,打通渠道“堵点”。刀片轮转,哒哒作响。

面对严峻的旱情,每一立方米的水都尤为珍贵。做好清淤疏浚、灌区设施维修养护对于提高渠道输水能力至关重要。专业的物业化团队,为赣抚平原灌区渠道巡查养护、设备维修保养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专业的维修养护公司,巡查维护灌区的关键设施。”省赣管局工作人员万雪莹介绍,“通过物业化管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保障灌区平稳发挥效益。”

抗旱期间,维护公司加大巡查频率,保证水清渠畅无拥堵,分水闸门、机电设备运行正常。“有了专人管理,岸边杂草少了,河里垃圾也没了,不仅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我们看着也舒心!”进贤县张公镇老王村种粮大户熊云龙说。

在赣抚平原灌区三干渠,修缮一新的渠道笔直地向北延伸,将一渠清水输送至千家万户。

“去年赣抚平原灌区实施了‘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三干渠工程完工后,有效解决了渠道沿线用水紧缺、水流速度缓慢等问题。”南昌县赣抚平原水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胡勇指着渠道护坡说,“工程实施前,三干渠末端的昌南片区流量不到2立方米每秒,现在能达到3~5立方米每秒,水流速度加快。”

经过渠道改造,原来的粗放型灌溉变为如今的可控型灌溉,为灌区平稳度过今年旱期打牢了坚实基础。

据预报,未来一周,江西省仍高温少雨,全省大中型灌区将继续精细调度水利工程,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用水需求,为粮食丰收和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