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电波“痴狂”|90后记者入党故事
一起聆听
90后记者
回忆入党情景
讲述心路历程
分享成长感悟
让我们一起响应总书记号召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2012年11月30日,哈尔滨的冬天虽冷,但我的内心炽热。那天,我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争取成为一名党员的想法,是从新闻专业课上,了解老一辈新闻人的故事开始的。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陕西王皮湾的窑洞里发出了第一声清脆的呼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全中国的同胞们……”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广播电台是敌机轰炸的目标之一。耳边听着枪炮声,嘴里播着前线捷报,是钱家楣、孟启予、齐越等老一代播音员最激动的时刻。那时,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每天两个小时的播音照亮了亿万中国人的希望,红色电波成了那个时代“茫茫黑夜中的灯塔”。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平,广播电台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一路跟随党中央,见证迎来新中国的光明。一段段真实发生的历史故事让我震撼,一个个鲜活坚定的新闻人形象使我动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业后这七八年来,从家乡黑龙江的宝清县融媒体中心,到祖国最南端的椰城海口,再到彩云之南,春天之城,我一直从事媒体工作,现在是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工作中,当初入党的誓言时时回荡在耳边,提醒我要履职尽责,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徐权录制广播剧工作照
“各位早,我是大权,欢迎收听《阳光八点半》!”每个工作日早上的八点三十分,通过云南新闻广播的电波,我努力陪伴着每一个在早高峰的路上收听节目的人。力图让声音唤醒听众的耳朵,为听众心里种下一颗快乐的种子。一年四季,每天都得四五点钟早起撰稿,在清晨八点准时坐在直播间里;每期节目播出之前,要完成自己撰写的八千字左右的播出稿,必须要有长年累月对生活、对社会、对听众体贴入微的观察、理解和感悟,才能用及时的资讯传递民生信息、政策动态;用辛辣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批恶扬善;用动情的声音讲述云岭楷模、身边榜样。
作为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当是一个听众的服务员;作为一名党员新闻人,更应当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作为一档民生服务性质兼具脱口秀气质的早高峰新闻节目的制作人,用幽默活泼的语态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必须要兼顾时效性、信息量和重要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我们的受众用户范围广,既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生活严谨、观念朴素的耄耋老人,还有长期守候电波节目,其他获取信息渠道相对有限的盲人朋友,也有遭遇不幸心情糟糕,需要在清晨得到正向安慰的失意人……面对这些服务对象,节目内容要精心、说话沟通要走心。
因此,为了保证节目导向和收听质量,为了捕捉热点焦点、撰写出尽可能完美的文案,和很多新闻人一样,我也起早贪黑地推敲。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记得自己在大学的时候,睡的是硬板床,睡眠质量特别好。现在在家里睡的是弹簧床,但是晚上躺在床上经常半夜就惊醒,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睡过头……
但是,这些挑战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工作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享受和快乐。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一位年过九旬的听众专门打电话到导播间,老人家挺激动:“特别喜欢大权的节目,每天说的都是咱老百姓关心的事,很幽默,能说到我心坎儿里,希望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人都有点小虚荣,每次听到看到这样的肯定与鼓励,睡觉都能笑醒。
2019年,徐权在贵州参加直播活动。
所以,我暗下决心:每天早上在直播间,不管自己情绪多么低落,不管镜子里的自己黑眼圈多么浓,也一定要拿出“打鸡血”的状态,精神饱满地坐在话筒前,力争“开口脆”。
面对困难,每每想起前辈们的故事,总能获得动力源泉。的确,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在每一个重要新闻现场,人民广播一直忠实守望,从未缺席。“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我们媒体人指明了奋斗努力的方向。
我爱电波,我爱新闻工作。作为90后广播人,我相信,声音有巨大的能量;我相信,听众,是世界上最智慧、最有爱的人。我也坚信,走过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必将书写更加壮丽的发展史诗,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前进征途中,我将继续用话筒、用声音传播好云南故事、中国故事。
(作者: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主持人徐权)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