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巴山连蜀水,川渝一家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经济增长8.5%。这个靓丽成绩,是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多来,川渝两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川渝双方密切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合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进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将推动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可喜成绩,是川渝两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常态化长效性合作机制基础上取得的。两年多来,川渝两地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并不断深化。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批重要规划方案编制出台,成渝中线高铁等标志性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成渝金融法院获批设立,300多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两地关系越来越亲、合作越来越密,两地干部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可以说,川渝两地正从“一家亲”变为“一家人”,川渝一体化正在成为现实。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是在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后,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的一次重要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形成强大战略后方的落子布局,又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关键支撑,又是川渝两地提升发展能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其战略意义,不仅关乎川渝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东西部平衡发展、关乎国家战略全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开阔战略视野,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就要锚定中央确定的目标定位,围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集中精力、齐心协力办好双方合作事项,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具体工作中,双方要持续统筹好几个关系:做强极核和辐射带动的关系,圈内发力和圈外融入的关系,次级突破和新增长极的关系,硬件连通和软件协同的关系,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到整体成势的关键年。川渝两地将树牢“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截至5月底,包括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现代产业体系项目、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巴蜀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等项目在内的160个共建重大项目累计开工151个、完成投资4149.2亿元,其中今年1—5月完成投资836.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5.6%。
巴山蜀水壮丽秀美,巴蜀大地生机勃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铺展。川渝两地要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和衷共济,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