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粮袋子”有保障 稳价格有支撑——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粮袋子”有保障 稳价格有支撑——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受疫情防控、俄乌冲突、农资涨价、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粮袋子”问题广受关注。我国粮食生产供销形势如何,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影响几何,百姓口粮价格能否稳得住?记者日前采访权威部门,近距离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稳面积提产能:“粮袋子”有保障

谷雨节气,正值关键农时。农民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忙碌,抓紧防控小麦病虫害和春耕春播。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由于疫情管控,3月备春耕进度放慢,但经过多方努力,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前期耽误的进度基本抢回来了。

放眼世界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给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住粮食“压舱石”极为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少新情况:

——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一些地方反映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几个月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加强保障和农民辛勤耕耘,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丰收有了来之不易的基础。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明确今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今年种粮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测,旱涝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2022年4月20日,江苏省海安市孙庄街道夏岔村一种植基地,村民驾驶植保机械在小麦田间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翟慧勇摄)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围绕粮食安全,我国提出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聚焦关键环节全面部署——

调动重农抓粮和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下基层搞调研、查苗情。国家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逐个品种抓牢抓好。我国先后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逐个品种部署。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包省包片下沉一线,并开通热线电话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印发工作导则,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其中,早稻栽插过九成、春小麦播种过七成、薯类过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过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

潘文博表示,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约有40天,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

口粮自给有保障:进口主要是调剂品种

田间生产在努力,百姓餐桌有保障,仓储物流是关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加上库存充裕,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自给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仓满廪实外,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果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口粮绝对安全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呢?大豆和玉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品种。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千方百计稳定玉米生产,要以南补北、以单产补面积、以建设补短板,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022年4月22日,在辽宁省台安县达牛镇十四家子村大豆基地,农机手驾驶农机对农田进行翻耕。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目前,2021年收获秋粮的收购接近尾声。截至20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亿吨。今年以来,全国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据了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为充足,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已建立,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52983个。各地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国家粮食和储备系统将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对重点地区、品种和时段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有关问题,切实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关注输入性因素:稳价仍有较好支撑

近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3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1%。小麦、玉米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9%,玉米、大麦和高粱价格攀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点。

去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大麦近三成来自乌克兰。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带动国内部分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3月涨幅略有扩大,升至2%。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低于国内3%左右的预期目标。

  2022年4月26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红卫村春新生态家庭农场拍摄的水稻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粮价为百价之基。专家认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粮食价格仍总体保持稳定。从走势看,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持粮价总体稳定仍有较好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有关部门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农资市场形势,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运输配送通道,切实服务好春耕农业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说。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