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疫情之下如何强健孩子体魄

调研发现超70%中小学生居家锻炼,但过半学生每天不足一小时——

疫情之下如何强健孩子体魄

“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系列观察”之一

编者按

一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2亿多中小学生开始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居家学习。而长期居家学习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中小学生因缺乏体育锻炼影响身体健康、居家环境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家长管理严格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报今日推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系列观察”栏目,就以上公众关心的中小学生长期居家学习产生的问题采访相关专家、校长、一线教师,以给出有针对性的破解办法和改进建议,敬请关注。    

“妈!我又重了!”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毅(化名)喊叫着。从学校放寒假开始,3个多月,小毅重了11斤,身高变化却不大。    

“孩子本来很喜欢打羽毛球,但居家期间不知道能做什么运动。开始上网课后,他又经常坐在桌前听课、做作业。”小毅的爸爸表示,这样的体重增长方式“不太健康”。    

小毅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期对中小学生居家锻炼情况进行线上调研发现,70%以上的中小学生有一定的居家锻炼,但是约55%的学生运动时间不足一小时;总体上运动不足,强度不够。

发挥体育网课效用,疏解负面情绪  

与其焦虑,不如运动。在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的委托下,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顾静和她的名师工作室成员组建了“疫情期间亲子运动课堂”项目策划组,引导大家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疏解负面情绪。1月29日起,“亲子运动课堂”通过武汉市教育局的网站、微信公众号、QQ等平台播出,一天一期,为中小学生居家运动提供指导。    

在教学视频里,有双人跳绳,有一家三口脚勾脚跳“编花篮”,有亲子以腰间别着的一条手绢为“攻击目标”互相追逐……在顾静名师工作室成员、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体育教师刘艺涛看来,用简单、直观的小视频教给学生运动方法,更能“让孩子一学就会,随时随地都能练”。    

在网络上,“学生居家运动”成了热搜词。同样是篮球技术的教学,如果家里没有篮球,可以通过亲子间抛接玩偶来锻炼灵敏性;同样是上肢与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通过“拧毛巾”比拼、在平板支撑中加入纸杯“叠宝塔”竞赛增加趣味……这都为居家的中小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    

进入2月,各地网课陆续“上线”,体育空中课堂及时地补充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教科院的调研显示,就在线体育课的内容而言,全国各地的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尝试,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个体运动、技术简单的运动更好实施。最多的内容是跳绳(55.07%),体能练习的占比也达到46.04%。由此不难发现,现阶段教师最常用、最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接受的项目是单人体能类运动项目。相对而言,个人体能类运动对场地、器材的需求较少,也不需要教师、家长过多指导,是在线指导学生运动初期呈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但体育在线课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录播课互动性不足”“孩子只看不练兴趣低”“教师针对性指导不到位”……如何让体育网课发挥出效用,这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通过制作有趣的动画、搭配有节奏的音乐,以游戏带动锻炼等形式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积极性,教师还需注意锻炼内容应以个人体能练习为主,动作简单、可重复,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健身操等。”中国教科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    

中国教科院的调研报告提醒,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有锻炼内容的偏重,而不应该出现跳绳从小学一年级练到高中的现象。    

突如其来的疫情、长时间的居家生活、网课学习压力大都容易让中小学生产生恐慌、郁闷、烦躁等不良情绪。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心理学特级教师杨铮传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尽量在空旷的地方做做运动,释放压抑感。”

孩子不动家长要先动,家庭氛围很关键  

“放寒假时,孩子扔实心球只能扔8米远。延期开学后,我们从网上买了实心球,每天陪他在小区空地上练习。现在,他的实心球能扔到满分10米。”家住北京海淀区的龚女士是一名初三学生家长,为了保证孩子在疫情期间坚持锻炼,备战体育中考,她与丈夫当起了“陪练”。    

没有了固定的体育课、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家长对于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顾静观察到,家长良好的健身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不动,家长要先动起来。”顾静说。    

关于家长参与学生运动过程的调查显示,有48.57%的家长没有参与学生运动,只起到了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家庭与学校要构建促进学生健康的责任共同体。”北京大学青少年儿童卫生研究所教授余小鸣认为,家长要明确自己的3个角色:做孩子健康的守护人,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和锻炼规划,帮助孩子寻找适宜的锻炼资源,如课件、视频等;同时要做示范和引领者,自觉锻炼为孩子树立榜样;还要做督促者,不是把规划贴在墙上就完事了,要帮助孩子持之以恒,逐步将锻炼行为内化为一种自律的生活方式。  

家庭锻炼有着不同于学校体育的功能属性。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陈敏丽看来,家长要把目光从手机屏幕上转到孩子身上,积极参与孩子的运动。    

但长时间的陪伴对于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如何让亲子在运动中越走越近,而不是“火力全开”?“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与孩子沟通制定运动计划,切忌只知发号施令。”杨铮传说。    

“家长如果不能与孩子一起锻炼,也可以做好这几项辅助工作。”吴键建议,一要给孩子布置一个十分安全、相对宽敞的锻炼空间;二要看护、保护孩子锻炼时的安全;三要监督孩子的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保证孩子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要保证孩子的锻炼达到中等强度以上;四要做好孩子的合理膳食补充,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蔬菜、水果质量,杜绝含糖、碳酸饮料。

复工复产复学之下,共同维护学生健康  

随着全国各地逐渐复工复产,家长们有了新的担忧——谁来监督孩子每天坚持运动?    

不少孩子表示对家长每天“作业做了没、吃饭了没、运动了没”有些反感,而家长上班后的工作压力也不小,这时候再把“任务”“监督”强加给学生和家长,效果难免不佳。    

“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监督和鼓励,包括对锻炼时间和方式的监督。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老师的监督、表扬效果比家长更好。”吴键说。    

“老师可以把‘作业’变成展示和抽查结合的方式,学生的练习度、达成度就会提高。”潘雪峰说,家长也可以继续做好“助攻”,“晚上、周末依然可以与孩子进行亲子运动,这对孩子保持运动习惯都有好处。”    

学生居家学习对其健康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久坐不动和看屏幕时间过长。专家分析认为,久坐的危害主要侵袭两大系统:一是脊柱系统,二是血液循环系统。看屏幕时间过长最主要的影响是学生的视力健康,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学生大脑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限制其健康发育。    

中国教科院的调研发现,学生一天静坐时间前三位分别是14小时、13小时、8小时,由此分析,现在各年龄段的学生静态生活方式严重,跟学生久坐时间相比,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在学生长期居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规律的学习、休息间歇,这也给我们体育在线课程提供了思路,家庭体育锻炼的功能定位能不能针对学生学习文化课的间隙进行身体活动,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好把握的难题。”调研报告提出。    

随着中小学生陆续回到校园,体育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思考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要如何上。学科专家、体育教师一致认为,疫情是一个课程优化的“契机”。    

“复学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上好生命安全课。”疫情的考验让身处武汉的顾静感受颇深,“这是一个把体育课与生命安全教育进行整合的机会,把健康、卫生习惯等知识和思维教给学生,也建议增加生命安全课。”  

“疫情犹如一部体育与健康生活的教科书,我们应结合此次疫情出现的鲜活事例,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认为,正常时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更多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以及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健康教育教学,挤占健康教育课时成为常态。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保障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并注重健康教育系统讲授。体育教师应联合生物教师、校医、心理辅导教师等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和其他相关学科课堂开展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教学。    

“疫情期间,7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居家锻炼,这为我们建立家校综合的锻炼模式树立了信心。体育要从以学校为主的空间拓展到学校、社会、家庭。”吴键说,此外,要更加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运动”的思想,关注全体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注动作发展、强化功能训练、引导形态机能与素质协同发展,做好了这些,健康才有保证,竞技训练才有牢固的基础。(记者 林焕新 王家源 梁丹 赵秀红)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