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行业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接到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新闻战线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意见”后,各报社高度重视,并结合自身实际迅速制定培训方案,按步骤与计划认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各报社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走转改”活动结合起来,与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结合起来。

其中,中国邮政报社除进一步要求本部记者严格执行下基层调研采访纪律和量化要求外,还于2013年12月24日创刊2000期之际,组织开展了 “感恩读者共迎2000期”活动。

中国民航报社在2011年开展的“边远台站万里行”系列采访活动基础上,结合民航当前通航发展形势和需求,报社又一次发起开展了“通用航空万里行”系列采访报道活动。

《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发起开展“海疆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参加2013年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和中国产业报协会联合组织的行业报“新春走基层”活动,同时还先后推出了“走转改河南红旗渠行”、“走转改河北白洋淀行”、“走转改三元奶业行”、“走转改山西行”等专题系列报道,采写出大量的具有本报特色的独家新闻。

2013年《中国煤炭报》年度大型调查“低谷中的煤矿生态”,用一个半月时间连续报道主要产煤、用煤区域,发稿21篇;《中国安全生产报》推出12期《我当一天……》系列报道,五版推出《新春走基层》专题15个,刊发了100多件新闻稿件和图片。

中国三峡工程报社于2013年3月至8月派采编人员到金沙江区域开展为期半年的“走转改”活动。并为此开辟“记者走进金沙江”专栏或专版,发表了大量鲜活的文章和照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培训范围覆盖面广,基本达到“全员培训”。培训涵盖报社编辑部与驻地记者等所有采编人员。《中国民航报》、《中国海洋报》、《中国黄金报》、《中国矿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等绝大部分报社实现了“全员培训”。其中,中国民航报社应参加培训人员为90人,实际参加集中教育培训的人数为124人,除所有从事新闻采访、编辑人员外,报社出版社党员干部也一起参加了教育培训。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王东海除在8月上旬对全体职工进行授课外,还在9月举行的中国矿业报记者通联工作会上,对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站记者、通讯员进行了相关培训授课。中国三峡工程报社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全体新闻采编人员进行集中培训,2013年共组织实施各类专题培训10多场,参训人员达100%。

再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各家报社以集体培训、专题学习、观看教学视频、邀请专家领导授课、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其中,中国三峡工程报社为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对专题讲座进行现场录制,将录像和教学片上传到网络,可供采编人员反复观看学习;在报上开辟《百问三峡》专栏,通过刊登相关问题,加深采编人员对三峡工程的了解。中国邮政报社“请进来”的同时,加强采编人员内部交流,期间请报社非官方微博“鹏博的家”编辑交流主持心得和介绍新媒体应用知识。中国海洋报社运用多种形式载体、事实、数字,运用典型案例和发生在采编人员身边的事例,运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比较方法,增强培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