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跟着代表委员去调研

 

跟着代表委员去调研

 

——中国教育电视台立足教育定位创新报道方式:镜头记录代表委员履职 采集民意说出百姓心声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立足专业媒体定位,积极创新报道方式,联合7家省级教育电视台和3家市级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跟着代表委员去调研》。从2月24日开始至3月15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中国教育报道》和《e视界》两档新闻栏目中播出。

2月上旬,教育电视台派出10名记者分赴贵州、广西、上海、山东等地,跟随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采集民意,记者对代表委员的采访报道一直延续至两会召开,连通会内会外。系列报道采取纪实的拍摄手法,真实记录代表委员履职的全过程,热切关注代表委员关心的教育民生话题,展现代表委员躬身践行神圣使命的风貌,剖析教育改革攻坚阶段的难点问题,体现了教育媒体在两会期间的独家关注。

记录代表委员履职全过程,展现代表委员躬身践行神圣使命的风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究竟是如何履职尽责的?他们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是怎么形成的?他们都关注哪些教育民生问题?从去年开始,在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中,教育电视台连续两年推出《跟着代表委员去调研》系列报道,以调研跟踪、基层走访、深入解读的方式,让观众对代表委员的履职过程有了直观了解。

真实呈现代表委员倾听民意、认真履职的过程,记录代表委员就在你我身边的真实场景。2月26日播出的《刘晓静代表:加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记录了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的履职过程。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山东省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刘晓静代表非常关注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问题,他专门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基层社区进行调研,走访社区舞蹈队排练场,听取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情况。在与基层群众拉家常的时候,他向大家表示国家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难问题非常关注并且正在着手解决,正向信息传递给社区老百姓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节目真实地呈现给观众一位关心百姓心头事、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形象。

报道采用纪实跟拍的表现手法,最大程度上呈现代表委员在一线调研的现场,特别是与广大群众沟通交流,答疑解惑,探讨问题的细节,尽可能多地使用鲜活、生动的镜头语言和现场交流的同期声。例如,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古丽努尔·买买提调研时,记者及时捕捉到了很多现场的细节:人大代表走进教师周转宿舍的仔细询问、和基层普通教师的认真对话、对乡村幼儿园设施的仔细查看……这些真实的情景通过记者的镜头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很多观众在观看系列报道后反馈说,在节目中看到代表委员们真实的一言一行,透露出来的责任感和他们那些接地气又现实的建议非常动人。

采访报道从调研阶段延伸至全国两会期间,实现会内会外联通,倾听更广泛的观点。节目不仅生动呈现了代表委员前期的基层调研,也将镜头延伸至两会之中,倾听更广泛的代表委员的声音,回应百姓关切。根据教育部2016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全国约有200所普通本科高校在试点向应用型转变。3月8日播出的《高校转型:不仿名校跳出“怪圈”》,不仅记录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关于“高校应用型转型现状”的调研工作,同时就相关问题记者还在两会上采访了其他与会的代表委员。几年来,王康委员先后到四川传媒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医学院等四川省100多所高校调研,摸清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困惑,撰写了1.5万字的调研报告。就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王康委员形成提案带到今年的两会上。和王康委员一样,这两年,不少代表委员也非常关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所遇到的瓶颈。两会期间,记者一方面继续关注王康委员的提案情况,同时,就相关问题也采访了其他与会代表委员,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工学院副院长张红,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等,代表委员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为破解高校转型路上的难题建言献策。报道展示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持续关注议案提案的落实反馈,让公众看到两会的成效。2月25日播出的《李光惠代表:中小学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切勿变成形式》,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专美术教师李光惠提出的建议反馈情况。多年来,李光惠代表一直关注中小学艺术教育。2013年,在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她提出关于中小学校要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专门邀请李光惠赴北京面谈。此后,教育部下发了五个推进艺术教育的相关文件。公众从报道中可以看到,人大代表直面一线问题,积极提出建议,是一种负责任的履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懈怠,及时反馈,推进落实,使两会的声音不被冷落,是召开两会的成效所在。报道内容无疑会让每位观众心里对全国两会的重要意义和代表委员认真负责履职的态度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从而为全国两会的召开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聚焦教育改革新问题、新难点,回应百姓当下“最关切”

系列报道的选题将目光聚焦在当下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难点,力求跟随代表委员的调研,为攻克新问题、新难点探寻解决的路径,为百姓当下最关切的问题寻找答案。比如,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来自广东的贺优琳代表连续第五年聚焦学前教育,他建议尽快修改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将九年义务教育延长至十二年。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关注的是如何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做好师资储备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试点的“新高考”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潜力,正确地选择考试科目,严诚忠代表连续走访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在与校长、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座谈中发现问题、收集经验,探寻值得向全国推广的好做法。

再比如,3月7日播出的《孙晓梅:精准家庭教育培育家庭学科》,这一报道是记者第二年跟随孙晓梅代表去基层调研。节目对孙晓梅代表调研工作进行全程记录——由首都国际机场准备出发开始,一直到她在贵州结束调研后返回,航班在北京落地。节目中不仅有孙晓梅代表亲自给孩子上课的现场细节,也介绍了她历时5年调研形成的学前、小学、中学一整套家庭学科体系的完整背景以及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系列报道中呈现的议案提案和建议,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直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症结。在代表委员关注的这些问题背后,其深远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哪里?将通过什么路径来推动解决……系列报道都给予了一一回应,以期真正把百姓的“最关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国教育电视媒体联动,发挥融媒体报道优势,提升传播力

该系列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不仅派出本台10名记者赴各地跟随代表委员调研外,还联合7家省级教育电视台和3家市级教育电视台共同参与。从去年12月份策划,到今年1月份开始操作直至3 月两会召开,报道陆续采制完成,并通过全国教育(民生)新闻资源共享平台与全国教育电视媒体共享节目资源。

在报道手段上,本次报道充分调动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其中在中国教育手机报(微信版)推出专栏、专题、H5微杂志等一批特色栏目,通过微信和朋友圈等方式和平台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