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驱动力

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发展驱动力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占网民整体的75.2%;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业内专家表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推动着媒体融合向前的同时,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考。

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

从《报告》中不难发现,2021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应用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报告》显示,与2020年12月相比,在基础应用类应用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分别增长3.3%、2.3%;网络娱乐类应用中,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均增长了3%以上。

10亿网民构建起我国数字社会的众生群像。不同年龄段在应用使用上呈现不同特点。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分别达84.1%、97.0%和73.5%;30—39岁年龄段网民对网络新闻类应用的使用率最高,达83.4%。

“目前,中国的整体网络人群偏向年轻化,而内容选择的多元化,也让受众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的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媒体在报道中需要更加注重年轻化的话语方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宏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媒体受众随着互联网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新媒体受众,这样的变化对于媒体而言,并不是简单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是话语方式的转变。

在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看来,这种变化趋势的背后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转向,“网络化、移动化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统媒体日渐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世界很多国家的媒体发展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此大杀伤力的新媒体也迫使我国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传统媒体需要向新媒体进一步转向。”尹韵公说道。

“尽管如此,但我认为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直在追寻短期效果的,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媒体要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结合。”刘宏表示,从长远角度而言,媒体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从疫情中人们对与新闻信息的反应可以发现,‘70后’‘80后’对于正向信息的相信程度高于‘90后’和‘00后’,这恰恰就是媒体在意识形态的塑造中取得的长期效果,所以媒体融合中不能只关注浏览量、点赞量,还要注重长期效果,不能因为信息而抛弃知识。”

媒体“破圈”需继续改变观念

数字化生活已深入广大受众,逐渐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潜移默化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0亿,占网民整体的75.2%,较2020年同期增长3480万。

在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中可以看到,媒体通过微视频、长图、海报等形式,回顾党的历史,礼赞优秀党员,弘扬党的精神,探寻党的足迹,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建党百年主题微电影,新华社推出的互动H5,各地方媒体制作的一系列新媒体产品在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媒体融合的成果。随着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媒体产品要想做到‘破圈’,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解技术、理解逻辑上。”在刘宏看来,“模仿”的这个开始阶段已经过去,现在需要改变观念。“作为媒体人,思维方式需要转变,要有新看法,这样才能在日益繁荣的互联网中更好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提高用户黏度。”刘宏说道。

尹韵公则表示,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而随着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的扩大,网络新闻也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会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推动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发展,将成为支撑全媒体时代智能化变革的重要力量。”尹韵公同时表示,技术具有不可预测性,微博取代了博客,微信又带动了微博用户的转移,再到现在异军突起的短视频,这样快速的变化和发展在很多年前是没法预测的。“但在全媒体概念中,移动优先是主要的。”尹韵公说道。

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也将不断为行业释放出更大的产业活力。

中视频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07万,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报告》认为,随着短视频应用在四五线城市的加速渗透,其对用户时长的挤占进一步加剧,长、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争夺将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21年3月,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较长视频高出27分钟,且差距呈增长趋势;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看短视频节目,这一比例较长视频(36.3%)高出17.2个百分点。《报告》同时指出,随着长、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视频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短视频和中视频更多的是从技术和专业角度的争论,就目前而言,短视频和中视频是很难区分的,就如同对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区分,最后回归的还是‘小说’这一概念。在我看来,短视频和中视频的目的都是希望在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刘宏说道。

“有人说短视频是快餐,长视频是大餐,而中视频是从‘盛宴’中找到良好的平衡点,但这些说的都是渠道的变化,渠道优先确确实实是决胜终端的关键,但渠道和内容是不能分割对立来看待的。”尹韵公认为,从长短视频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于新出现的内容形式总是欢呼雀跃的,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会变得更加平常和理性的看待。

“我觉得视频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短的时间内可以让受众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就如技术的发展不可预测一样,受众的需求和口味是在不断变化的。我觉得对于未来是短视频继续红火还是中视频会成为主流的争论没有意义,媒体对于内容的生产还是应该更专注于内容,在迎合受众口味的变化中,努力满足各个人群的需求,实现分众传播。”尹韵公补充道。

刘宏同时提出,中视频是否在未来能发展如短视频一样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平台。“我们一直说内容为王,但渠道也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看到短视频的红火景象,是与抖音、快手的兴起分不开的,平台的流行性决定着内容呈现方式。”刘宏表示。

事实上,面对网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作为内容供给方的平台需要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才能支撑起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