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致敬!向每一个守边战“疫”的你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驻守国门边境的广大移民管理警察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勇敢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他们有的奔赴一线,带着亲友的牵挂勇往直前;有的与爱人并肩作战,在抗疫战场诠释爱情最美的模样;有的青春年少,却毅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守边卫国的责任……

本期国门战“疫”专栏记录云南红河、河南郑州、江苏扬州移民管理警察抗疫故事,致敬他们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的豪情壮志。

遇见南溪河

南溪河是中国与越南的界河,这里的山峰横在眼前,让你望不到远方;这里的河水波涛汹涌,奔腾向前;这里的蚊虫肆虐张狂,天气极端恶劣;这里离家很远,举目远眺看不见村庄和人烟。

而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河口城关边境派出所山腰抵边警务室的民辅警却日夜戍守在这里,战斗在边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图为执勤民警在酷暑天临时搭建的简陋草棚。(王信明 摄)

在不通电的执勤点,铁皮制成的岗亭吸收了太阳的高温,他们便只能“躲”到太阳照不到的一侧执勤;

在炙热的夏天,他们把贴身的短袖一次次浸泡在河水中,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暴雨时,他们的执勤帐篷一次次被风雨冲垮,只剩下单薄的床板……

每次看到他们在50多摄氏度高温下身着繁重的装备、被阳光晒得灼伤的脸和一双双深陷的眼窝,我有些心疼,可他们每个人却是笑意盈盈,丝毫看不出忧伤和沮丧。

图为执勤民警巡逻时被蚊虫咬伤的伤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将青春梦想镌刻在奔涌不息的南溪河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片石棉板和一棵树的故事。

一片石棉板——“能避雨就行,不讲究那么多,主要是把点守牢了。”

那天,已经工作10多个小时的辅警龙建华吃完饭,嘴角的油渍还没擦干净,便穿起装备牵着警犬匆匆返回疫情防控点交接工作。

这段上勤的路不太好走,巡逻车无法行驶,只能徒步穿过没膝的灌木丛与泥泞的河滩,深一脚浅一脚进入一片洼地。龙建华来到一把褪色的塑料椅跟前,这个位置被草丛掩蔽得很好,这就是他今晚的临时执勤点。执勤点周围只有望不到头的灌木丛和平缓流淌的界河,界河不宽,对岸的越南似乎近在咫尺。

凌晨,耳畔呼啸的风声不由让人紧张起来,龙建华意识到可能要下雨,拉着警犬去寻找一个躲雨的地方。不料此时,暴雨如注,他只见不远处的灌木丛中有一块废弃的石棉板,便立即将石棉板斜盖住塑料椅,搭出一个简易“雨棚”,自己和警犬躲在临时搭建的狭小三角空间里。然而,雨势越来越大,这样的躲雨方式完全无济于事,他们就这样在石棉板下一直蹲坐到下勤。

类似的经历,龙建华和战友经历过很多次。他们有时躲在芭蕉叶下、有时躲到桥下,“傻傻”地在风雨里坚守一整夜。

图为执勤民警深夜在防控点为过往群众测量体温。(和雪芹 摄)

一棵树上的埋伏点——“只要能把偷渡分子抓住,趴在树上多久都没关系。”

最开始了解辅警王信明,是关于一棵树的故事。一次执行抓捕偷渡分子任务时,王信明和战友负责“站前哨”,监视偷渡人员的行踪。

目标地附近,地势纵横多变,他们走进密林寻找着合适的埋伏地点。王信明最终决定爬到树上,方便观察与掩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偷渡分子始终没有出现。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且趴在树上太久,王信明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在挪换姿势时,不禁脚下一滑,差点跌落下去。

就在此时,密林里传来越南方言,王信明立刻激灵起来。眼看着嫌疑人越来越靠近自己的位置,他屏住呼吸,一手紧紧抱住树干,一手小心翼翼给战友发送信息。然而嫌疑人似是有所警觉,没有再往前走,一直在他树下徘徊。他顶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继续给队友通报情况。

“警察,别动!”只闻一阵躁动,嫌疑人被战友牢牢控制,而此时王信明已在树上趴了近6个小时。

边关苦是苦,可是苦着苦着就甜了,守着守着就爱了。南溪河畔的这群“90后”“00后”,用执着坚守,让边关更加稳固,让疫情早日散去。

星星微芒,汇聚成光

青春有很多色彩,而他们选择了藏青蓝;奋斗有很多方式,而他们选择了坚守三尺验证台。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青年民警已悄然成为主力军,他们义无反顾向险而行,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集体二等功、总站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口岸有这样一支先进团队,主要负责国际货运航班查验任务。他们仅有10余人,平均年龄30岁。面对新一轮疫情的肆虐,他们主动请缨冲锋在前、24小时全力以赴保障通关。他们身着厚重防护服,手持对讲机,在停机坪上穿梭奔波的身影,成为口岸抗疫前沿一抹亮丽的色彩。

民警吴猛是这个团队里的一员。队友们都说他“抠门”,防护服一穿就不舍得换。

他说:“一身防护服300块,能省就省点。”队友们还说他不懂浪漫,明明离爱人很近,却是同城异地咫尺天涯。

他说:“爱人在南航工作,每每执行任务,我们都是一线力量,先‘大家’后‘小家’,忙完了就团聚。”

图为民警吴猛与妻子视频相互鼓励(左);民警盛华与孩子视频通话(右)。(吴猛 摄)

团队里还有一对警医夫妻。民警王雪伟的爱人是一名医生,新一轮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他们夫妻都主动请缨坚守一线,电话成了他们互道平安的唯一方式,平日最为普通的家常问候此时成了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从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爱,不仅是支持,更是风雨同行,并肩上战场。有人问雪伟:“真的不怕吗?”他说:“都是普通人,怎会不怕?但守护国门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抗疫战斗中,转改民警作为这支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实战中历练、成长。1996年出生的王亚征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疫情期间执行勤务,每一次任务都是六七个小时,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期的缺氧状态,他没有叫苦叫累,反而愈战愈勇。

战友问他:“心中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他说:“改革大潮中,是组织给了我选择,给了我希望,我是一个平凡人,就想把工作做好来回报组织。”

家庭和孩子,是这场战疫中绕不开的话题。民警盛华与家人分居两地,独自在郑州工作,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老家爱人的身上。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里,有一次,两个孩子半夜都生病去了医院,直到孩子们住院的第二天下午,爱人才告诉他情况。他当时埋怨爱人,孩子生病怎么也不告诉他。他爱人却很平静地说:“这么多年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都习惯了!”盛华说,这句话,让他满是内疚和心酸。

图为民警王亚征与家人告别,奔赴抗疫一线。(袁野 摄)

星星微芒,汇聚成光。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平凡人,汇聚起战疫的磅礴力量。战斗仍在进行,他们以青春的名义向党旗报告:“请党放心,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时刻准备战斗,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亦是!

“疫”线身影

2021年的夏秋之交,对古城扬州来说,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先是连日的滂沱大雨,周遭不断上涨的水位,让扬州人民忧心忡忡。紧接着便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卷土重来,变异后的病毒带着更强的传播性,防疫形势极其严峻。但扬州人民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全城迅速进入联防联控状态,居民们响应号召,按照风险区域的等级划分,或坚守岗位,或在家隔离,迅速建立起全民抗疫的“统一战线”。

图为民警在雨中坚守防疫一线。(任小岛 摄)

在抗疫过程中,扬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兼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双重职责,负责着扬州口岸江港和空港两道防线。港口的执勤一线,有他们默默坚守的身影;后台的指挥中心里,他们夜以继日地开展数据分析;市内的封控管理,他们积极配合支持;被封闭的重点区域里,他们克服自身困难,带着家人集中隔离。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己所能,为扬州的防疫工作贡献着力量。

8月9日晚,正是疫情形势极为紧张的时候,执勤人员接到船舶代理的电话,称一艘新加坡籍在港船舶上一名船员因心脏问题,急需下船救治。接到请求,执勤五队民警小张和同事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立即做好自身防护,前往码头。经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民警开通“绿色通道”,迅速为船员办理手续,并陪同救护人员将其送往医院。

图为民警深夜为患病船员办理手续,并协助将其送医救治。(张廷泉 摄)

深夜,医院寂静的走廊中,小张看着在病床上安静入睡的船员,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但又不自觉地皱眉,对家人的牵挂涌上心头。不久前,他的岳母和同在边检站工作的妻子先后发生意外导致骨折,岳母情况较重,出院后在家卧床休养,妻子左手手腕韧带撕裂,目前还不能活动。由于疫情影响,小张已近一个月没有回家,想到妻子要带着伤照顾岳母和年幼的儿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四季园小区是这次疫情的“风暴眼”,指挥中心民警小周的妻子是四季园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夫妻二人接到单位命令后,没有犹豫,把2个年幼的孩子托给父母照料后,就分别奔赴战场。小周在后台数据分析岗位上连续工作7个昼夜,妻子深入社区10多天未曾回家,他们夫妻俩曾共同发布微信朋友圈说:“抗疫胜利之时,就是我们团聚之日。”

图为小周夫妻二人合影。

这支队伍里的一个个家庭、一名名同志,在疫情袭来时,一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不同战线、不同岗位,共同写就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在这场战斗中,他们是整支抗疫大军的一小部分,是防疫网络中平凡的一分子。但就是这一个个普通的身影,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为家乡和人民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