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国家急需,央企合作12天建起一座厂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国家急需,央企合作12天建起一座厂 参评项目 通讯与深度报道类
体裁 文字通讯
语种 汉语
作  者

(主创人员)

徐徐 编辑 李晓君
刊播单位 中国石化报社 刊播日期 2020年3月9日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中国石化报》一版 作品字数(时长) 3636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在万众一心、争分夺秒抗击疫情的这场战役中,口罩成为关键的抗疫物资,而口罩的“心脏”熔喷无纺布成为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疫情初期统计数据显示,对标满足全国日产口罩1亿只的需要,全国熔喷无纺布的缺口在50%以上。

为缓解熔喷布短缺的燃眉之急,作为“国之长子”的央企代表,中国石化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广发“英雄帖”、吹响“集结号”,联系多家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迅速打通产业链,推进熔喷布生产线建设,从开始设计到建成投产,仅用12天便建成一条原本需要半年才能建成的熔喷布生产线!

建设启动之初,中国石化报社获知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派遣记者介入并跟踪采访,用细腻生动的笔触、真情饱满的语言,记录下“12天建成一座厂”这一人间奇迹诞生的全过程。

全传

媒播

体实

稿件从前期策划到全媒体刊发传播,都是以全媒体统筹协调、多媒体互相配合的方式进行。

报纸媒体在一版主体位置,用醒目大标题、关键信息摘要、现场生动照片配合文字报道的形式展现,形成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传播效果,并在报纸右栏以二维码的形式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相关内容进行导读和引流,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形式。

在报纸上刊发该稿件的同时,中国石化报社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手机APP等多个自有平台进行传播,形成形式丰富、差异互补、立体直观、协同高效的“多声部唱响一首主题曲”全媒体传播矩阵,在央企内外的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例如,“中国石化报”微信公众号对报纸文章进行新媒体编辑,进一步增加图片和视频,以“震撼!记者现场蹲守熔喷布装置投产”为题刊发后,文章点击量迅速破万,点赞量持续攀升。央企系统内外的读者竞相在公众号留言,“这就是国之重器、国企担当!”“为了口罩,我们拼了!”“国企,国之脊梁”等留言获得读者受众广泛共鸣。

 

在中国石化报社各媒体首发传播后,人民网、新浪网等众多主流网站也予以转发,其余电视台、新媒体进一步对稿件进行了二次创作和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形成持续的舆论热点,产生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社会各界对于稿件的持续关注和广泛转发,不仅增进了大家对中央企业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了解,更进一步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由衷认可与自豪,进而汇聚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由于疫情期间“12天建成一座厂”的突出贡献,燕山石化合成树脂厂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更让《国家急需,央企合作12天建起一座厂》这篇通讯成为这份荣誉的生动注脚和精彩诠释。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该稿件详细讲述了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部署要求,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第一时间广发“英雄帖”、吹响“集结号”,与相关企业精诚合作,迅速打通全产业链、建成熔喷布生产线、缓解疫情期间熔喷布短缺燃眉之急的艰辛历程。600多名员工在现场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以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速度,创造了“12天建成一座厂”的人间奇迹,不仅展现了央企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国之大者”的担当,更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动展示出新时代下社会主义中国才独有的中国精神、中国团结、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该稿件新闻性强、题材重要、意义重大,而且采访扎实、生动可感,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凝练、行文流畅,是一篇优秀的文字通讯作品。推荐参评。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1年4月23日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疫情防控的短板。口罩的“心脏”熔喷无纺布供应告急,价格持续上涨。

国家有召唤,人民有需要,“共和国长子”责无旁贷。3月6日23时59分56秒,北京西郊,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厂区,硕大的熔喷头源源不断地喷出白色纤维,瞬间凝结成雪白的布匹。经过参建各方600多名员工12昼夜连续奋战,中国石化和国机恒天集团合作建设的燕山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此次投产的熔喷无纺布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4400吨,包括两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3条纺粘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4吨N95熔喷布或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可加工成120万只N95口罩或600万只医用平面口罩。

从开始设计到建成投产,这个正常需要半年才能建成的万吨级熔喷布生产厂,仅用了12天。

 

为了口罩,吹响央企合作集结号

 

走进燕山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厂房正中央墙壁上一条红色标语赫然醒目——“为了口罩,我们拼了”。

“每次抬头看到这句话,都热血沸腾。”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从2月24日项目开工之日起,这条标语就像军令状一样一直悬挂在这里。

而这里,半个月前还只是个老旧库房。

“半个月建成一座厂,怎么可能完成?”这是众多项目设计、施工者,在接到任务时的第一反应。

项目合作方国机恒天集团中纺科技宏大研究院营销和工程部经理梁占平从事熔喷无纺布生产线设计施工多年,他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新建这样规模的生产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但是这次任务“工期半个月,史无前例”。

史无前例的工程背后,是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巨大的口罩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对标满足全国日产口罩1亿只的需要,全国熔喷无纺布的缺口在50%以上。此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和复工复产要求,中国石化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英雄帖,搭建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0台口罩机投入生产并产出合格口罩,后续口罩机的投产和产能建设正持续推进。

随着口罩机不断到位,熔喷布成了瓶颈中的瓶颈。作为国内最大的医卫原料供应商,打通产业链,推进熔喷布生产线建设,既是党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国石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口罩能多快生产就多快生产,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我们就生产哪种资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反复强调。

疫情发生以来,张玉卓连续主持召开12次会议,全面部署中国石化战疫和物资保障工作:“现在,国家需要熔喷布,我们就要为国家生产熔喷布。”

2月21日,中国石化迅速与国机恒天宏大研究院接洽,达成合作建设熔喷无纺布生产线的初步意向。

2月23日,张玉卓前往燕山石化现场督查口罩芯层用聚丙烯熔喷料生产和熔喷无纺布生产线筹建。

2月24日,中国石化党组召开会议,决定投资2亿元,以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速度,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紧急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要求燕山石化半个月建成一座熔喷无纺布生产厂。

各方闻令而动,即刻进入战时状态。

选址。中国石化第一时间决定改造燕山石化一座3600平方米的旧厂房作为生产厂房,并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北京市政府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报批、设计、采购、施工同步进行。

设计。2月25日,工程设计施工图完成,国机恒天集团第一时间锁定货源、优化方案、完善设计,面向全球采购,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密切配合,力保一周内将30台成套大型设备按规定时间运抵现场。

施工。燕山石化迅速成立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业小组,组织指挥协调熔喷布施工建设及生产准备,制定全天候轮班施工方案, 4支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线,在严格做好疫情管控的基础上24小时昼夜开工。

“能够承担这个项目,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燕山石化总经理李刚说,“不讲条件,不留余地,不辱使命,再难也要坚决完成。”

为了口罩,打响极限时空突击战

连日来,记者多次进入项目建设现场。在长140米、宽24米的厂房内,地下有管道作业,地面有土建作业,平台上有大型设备安装,空中进行着跨地块吊装,桁架上还进行防腐和内装修施工,600多名参建人员轮番上阵,工程进展全程受控。

“施工空间极为有限,厂房内不能使用大型泵车。”项目施工方北京燕华工程建设公司项目施工经理施静祥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厂房顶棚打开的豁口。他告诉记者,长7.2米、宽4.5米的重要设备熔喷钢升降平台,就是从这个豁口,通过450吨履带式起重机,用吊臂运送到厂房内基础框架上的。

“还有大部分钢筋、石材、管线都是由工人像蚂蚁搬家一样扛进来的。”施静祥说。

“按正常流程,工期节点按天算,在这里所有节点都以小时计。”在燕山石化发展和工程管理处负责人吕坡手中,记者看到了一张全天候轮班施工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精确到小时的每一个工期节点。

针对现场作业空间受限的困难,燕山石化积极同国机恒天集团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一起研究制定最优的施工方案,合理调整土建和安装的交叉工序,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形成24小时立体交叉作业网,保证施工作业不间断进行,各个工序齐头并进向前推进。同时,他们创新工法、优化方案、打破常规,采取设备基础托固、设备部件预组装等十几个特殊技术措施,大大缩短了工序完成时间。

白天,马达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焊花四溅,灯光如昼。工种之间、队伍之间深度协同、密切配合,让项目飞快地拔节生长。

3月1日4台风机就位,3月2日升降平台就位,3月3日生产线核心设备熔喷头安装成功。3月4日傍晚,最后一车大型设备两台驻极机运到现场,包括成网机、卷绕机分切机、驻极机在内的后处理系统连夜完成安装施工。3月5日3时30分,熔喷布项目设备安装工作圆满结束,比计划进度提前了29.5小时。6日深夜,经过40小时工艺调试和设备联运,熔喷布生产工艺流程全部打通。

“工机具方面停人不停机,一天完成正常情况下3天到5天的作业量,大家都希望能快点,再快点。”北京燕华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耿焕然说。从2月24日开工到3月5日交付生产线,10天里耿焕然只回过一次家。“对项目管理人员而言,这是常态,大家都很有干劲,没有人抱怨。”他说。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工期,施工人员大多忙碌地无暇腾出时间和记者多说两句。有人甚至衣服磨破了,都来不及去换一件。还有许多管理人员36个小时没离开过现场,累了,就到车里眯个眼。“36小时一班是正常班,48小时才是加个班”是他们的流行语。

在这里,变化的是一天一个样的厂房,不变的是建设者们奋斗的模样。口罩遮挡了他们的面庞,但护目镜下的每一双眼睛都格外坚定闪亮。他们知道,这是一场与病魔抢时间的赛跑,为人民生命和健康抢机遇的竞赛——“没别的,疫情不等人,就是豁出去,干!”

为了口罩,奏响“硬核”保障最强音

此次熔喷布生产全部采用燕山石化自产熔喷料,充分发挥了中国石化上游原料和产品生产的一体化优势,为熔喷布稳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战各方密切合作和顽强拼搏下,熔喷布生产线建设提前48小时投产,意味着可以多生产12吨产品,可用于加工成1200万只医用平面口罩。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背后,还有两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受疫情影响,设备物流运输困难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头号难题。

熔喷机核心设备熔喷头,由国机恒天宏大研究院于1月中旬自德国进口,受疫情影响,设备滞留上海海关。集团公司物资装备部立即响应,安排协调物装(国事)上海实业公司紧急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打通设备改用手续办理流程,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全流程手续办理。同时,提前准备好运输车辆和道路通行证明函,克服疫情期间港口作业效率低的困难,于2月25日完成上海洋山港提货,2月26日晚设备顺利抵达燕山石化。

项目国内设备涉及供应单位16家18批次,设备发运地点包括7省13区市。物资装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按期交运,物资装备部建立项目小组,对工作进度、统筹协调、紧急事项等问题第一时间提出、第一时间解决。在设备加工和物流运输期间,组织各单位紧急协调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快速解决了制造厂人员复工、设备运出加工、零部件配套、设备装车运输等一系列难题。同时,全程紧密协调顺丰物流,每天跟踪物流运输计划和设备交货进度,确保每一台设备均按时间节点运抵燕山石化项目现场。

随着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密集,每天上下午最多时有720余名施工人员,如何一边确保进度,一边做好疫情防控?

记者在施工现场注意到,每一名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上,都印有一个二维码。“承包商燕华公司、施工人员李某某、身份证号、未离京、身体健康、无疫区接触史、已经接受安全教育”。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只要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就能随时掌握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信息。

“私人定制”二维码,实现无接触查看施工人员个人安全信息,是燕山石化为保障项目建设推出的一系列“硬核”措施之一。“我们还在施工现场为外来人员佩戴GPS定位卡,通过设置‘电子围栏’的方式,监控和限定外来施工人员的工作区域,实现外来施工人员与其他施工人员有效隔离。”燕山石化安全监察处处长严明介绍,在施工现场、卫生健康、用餐、交通、垃圾、应急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均按照项目需要制定了精准的防控措施。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