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陕西努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既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又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陕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勇立潮头、抢抓机遇,努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优化  货畅其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陕西广大干部群众非常振奋:“这是历史性的机遇!”当年9月,西安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

也是那一年,陕西小伙元朝辉和哈萨克斯坦一位棕色眼眸的姑娘结婚。“一带一路”倡议让他看到了商机,夫妻俩做起了跨境代购生意。元朝辉说:“一开始,通关效率、物流效率低,时常要给客户赔偿。”

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稳定开行带来了转变。“有了‘长安号’,客户从订购到提货只用10天。”元朝辉的生意跟着“长安号”一起奔驰,代购小生意做成了“丝路城”跨境电商平台,他的公司目前拥有6个海外仓、300余家中国供应商,去年销售额过亿元。

“以前我们是上门找客,现在是一仓难求。以前运输的是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货物,现在汽车整车、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日益增多。如今‘长安号’日均开行10列左右,每天在途列车已达百余列。”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港口局主管刘威说。

中欧班列“长安号”从开行之初全年不足百列,到2021年开行3841列。去年中欧班列开行总量中,“长安号”占了1/4。如今“长安号”开行线路达到16条,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线路16条,集结体系初具规模。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2022年4月,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展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成为我国首个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的陆地港口。出口企业从货物发出到拿到退税,此前需要1个月,现在周期最快缩减至1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长安号’运行效率再提升和服务模式再优化,加快公铁快线、海关查验等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将满足1万列开行需求;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报关、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

不沿边、不靠海,深居内陆腹地的陕西也有了大港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陕西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陆港繁盛的同时,“空中丝路”也越飞越畅快、越织越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全货运航线由原来的不到10条增长到41条,航空货量从17万吨增长到近40万吨。自2019年起,4条“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第五航权航线以“一年一条”的效率落地开航,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潜力释放  动能升级

前些日子,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技术部产品经理郝辽接到了来自沙特的订单,“当地车辆需要高功率空调、密封程度更高的封闭式发电机,我们很快就为客户选取了合适的车型。近年来我们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实现‘一国一车’系列产品定向开发,目前已储备了500多款车型以满足海外客户不同的需求,还能随时‘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订单生产。”

脚下的路越走越宽,眼界也越来越宽,国企陕汽控股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机遇。“既要拼创新,更要拼服务;不仅‘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从非洲内陆到沿海港口,3000余公里跨国物流路线上,陕汽卡车均能得到陕汽全方位的贴心服务保障。”陕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田超说。今年1至5月,陕汽完成出口订单1.3万辆,同比增长49%,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陕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隆基绿能、陕鼓、法士特、爱菊粮油……越来越多的陕西本土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迸发新动能;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竞相发展;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陕西正处于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加速释放。”陕西省商务厅厅长赵璟说。开放的陕西,正拓展更大的高质量发展空间。

新时代,陕西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24个国家级、12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三星、美光、施耐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陕投资设立144家外资企业。2015年至今年6月,陕西进出口总值达3589.19亿元;“十三五”时期,陕西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8%,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年均分别增长12.8%、13.9%。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今年6月,国办公布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西安为“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面对世纪疫情,西安外贸逆势上扬,去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改革。改革与开放往往并蒂而生,随着开放水平提高,与之相配的制度规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5年前,陕西自贸试验区播种发芽,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正在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2017年,有着多年招商引资经验的李群刚调任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有人问道:“自贸试验区是干啥的?”

“就一句话,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李群刚说,自贸试验区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舱单归并”“货站前移”“铁路快速通关”“直提直装”等创新模式让陆上丝路、空中丝路建设大幅提速;中小微出口企业有了融资新渠道;“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海外企业支付体验更升级……改革不断向纵深延伸。

5年里,陕西自贸区累计形成622个改革创新案例,3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一项项制度红利,催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居内陆的陕西成为投资热土。截至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

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迁入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快步伐。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负责人高晓力说:“我们努力提供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以及司法部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三个中心”,不断升级法律服务,让企业更顺畅地对接国际规则。

创新正在成为陕西省政府部门的共识。近期,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正在制定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激励办法。李群刚说:“营商环境改善没有天花板。建立鼓励创新的正向激励制度,就是要激发各部门自觉创新的积极性,让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大合唱。”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争当时代弄潮儿,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8日 01 版)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