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人民法院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和法院干警在司法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自觉、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集中体现,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凝心聚力的重要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忠诚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突出政治文化,弘扬司法传统 构筑精神文化高地,夯实法院文化建设思想根基
翻开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长卷,政治文化建设是其中最为醒目的一章。
2013年3月全国两会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率先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明确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目标,明确提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又鲜明提出“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十六字政治要求。不断突出政治文化的引领作用,将法院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牢牢夯实。
以旗指向,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把政治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在持续深化的理论学习中涵养政治素质,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锤炼政治忠诚。
北京法院全面推行党组会前理论学习等制度,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全覆盖;西藏法院制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具体举措20余项,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区法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辽宁法院建立“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养成在吃透中央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进一步筑牢忠诚的思想基础……
崇尚理论、注重学习的风气蔚然成风。
吉林法院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全省法院举办理论宣讲、党课辅导、专题研讨等活动927场;解放军军事法院把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首要素养,党课辅导、党内生活必讲,选拔任用、评优评先必考,述职交流、任前谈话必提;广东法院通过政治轮训全覆盖,把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融入审判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强筋壮骨……
事事讲政治、人人讲忠诚的氛围愈加浓厚。
全国法院还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政治文化活动,让政治教育“活”起来。
2020年9月27日,由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倾力打造的法治教育政治生活馆正式开馆。这是贵州省首个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政治生活馆,馆内集史料展览、授课学习、交流互动、实景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构建起传播革命文化、政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全新阵地。
如今,展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遵义法治文化新名片,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喜爱的政治文化新课堂。
人民法院还不断挖掘凝练党的红色资源,汲取传统法治文化的力量和优势,发掘和传承优秀司法传统,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法院文化建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认为安吉县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的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能够高效运行,离不开司法的力量托底,而这正是浙江法院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实践。
通过深化诉源治理,2019年,浙江法院实现了10年来首次收案下降,随后的两年保持下降态势,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要发源地甘肃,人民法院由思想发动破题,开展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学习讨论活动,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价值、实践路径、现实应用。
三年来,全省法院干警共撰写发表相关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200余篇,让马锡五审判方式“立起来”,让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干警头脑中生根发芽。
河北、陕西、江西、重庆等地法院也依托本地红色司法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司法良知、家教家风教育,引导干警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法治信仰。
近年来,人民法院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以邹碧华、周春梅、李庆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引领着人民法院干警奋勇前行。
上海法院依托邹碧华精神发源地优势,大力弘扬传承践行邹碧华精神,坚持以学铸魂、以学育人,以邹碧华同志为标杆,培养锻造过硬法院队伍,让“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周春梅生前工作的湖南法院始终把弘扬英模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关心关爱英模干警等工作机制,以春梅精神为标杆,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河南法院用实景再现方式建设李庆军事迹展馆,梳理李庆军日记,把李庆军事迹具象化、数字化,使其成为持久的集体记忆、自觉对照的行为标杆。
优秀的法院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让“一群人”影响“更多人”,将法治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尊法崇法的社会环境。
培育审判文化,涵养廉洁文化 筑牢安身立命之本,推动法院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的必然要求。只有扎根审判实际,扎根人民法院脚下的土地,不断培育各地独具特色的审判文化,法院文化建设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在安徽,人民法院把法院文化建设同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相结合,充分尊重法官主体地位,“以办案论英雄”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2018年以来,安徽法院审判执行案件结案率持续位居全国法院前三。
在青海,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思想,加强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的环境司法模式,守护“大美青海”新形象。
在新疆,人民法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审判文化的渊和源,布尔津县贾登峪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民法庭在喝着盖碗茶、弹着冬不拉、唱着亚克西的和谐氛围下,奏响民族团结乐章,成为新时代天山南北基层人民法庭的生动写照。
……
现在各种独具特色的法院审判文化,正以其文化品牌的魅力向前迈进,持续提升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
公生明,廉生威。严守纪律底线,恪守司法良知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必修课。
公正廉洁,就是要牢记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牢记廉洁司法是公正司法的基石,以不公不廉为最大耻辱,以公正廉洁为原则底线,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浸润和约束功能,厚植廉洁司法文化土壤,推动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
各级人民法院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宣传引导为牵引,制度机制为保障,不断强化廉洁文化建设,坚持端稳天平、握牢法槌:
山西法院1万余名干警先后在党性教育基地学习培训,擦亮政治底色,筑牢自觉抵制腐败、杜绝腐败、远离腐败的思想防线;
广西130家法院开辟“廉政教育展厅”“廉政文化教育室”“廉洁文化长廊”等,涵养廉洁文化,用红色文化正心明德;
黑龙江法院定期对干警开展家访,院长向干警家属致廉洁公开信,把廉洁文化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辐射到家庭之中;
天津法院定期通报干警违纪违法案例,开展以案为鉴专项教育整顿,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干警算好政治、经济、亲情“三笔账”,以警促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院凡遇人员入职、法官入额、干警入党等重要时机,都组织庄严宣誓、谈心谈话,开展法纪教育、崇廉拒腐,坚定干警理想信念,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让兵团精神浸润人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此外,人民法院还建成了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开通全国法院“减假暂”信息网,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正充盈着全国法院。
坚持以文化人,繁荣文化成果 持续扩大文化辐射,提升法院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育人铸魂的重要作用,就要让法院文化基因萌生于全体干警的内心深处。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带领下,全国法院根植法院工作实践,努力创造法院文化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真正让法院文化落地生根,激励斗志干劲,鼓舞担当作为。
在祖国最南端,海南法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办案,引领法官办理“有灵魂案件”,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海南法院首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
在辽阔草原上,内蒙古法院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提升审判质效的强大动力和司法为民的具体实践,在勤耕不辍、精业笃行思想的影响下,广大干警克服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区审执结案件30.64万件,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在崎岖深山中,云南法院突出干警主体地位,出台进一步加强关心关爱干警工作十八条措施,对英烈和因公殉职干警家属子女定期走访慰问,启动“十个一”暖心工程,为干警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营造氛围,把拴心留人工作落到实处。
在革命老区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持续鼓舞着宁夏法院干警,夜课堂、党课月、读书会、大讲坛、微故事、微电影等竞相绽放,涌现出“贺兰雪”“六盘峰”“沙坡情”等一批阵地品牌。
一时间,法治文明之花在华夏大地热烈绽放,法院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全国法院从法治沃土汲取丰富“养料”,打造了一批明是非、讲情怀、有影响的法院文化精品,法院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辣笔小球侵害英烈名誉案”树立英烈不容诋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鲜明导向,“5岁女童助人致他人截瘫案”亮明助人为乐者不担责的鲜明态度,“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杜绝“谁伤谁有理”“谁闹谁有理”的“和稀泥”做法,“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宣示见义勇为者不用承担过重注意义务……
通过一个个群众认可认同的案例精品,让法理情理高度融合,让是非曲直透彻分明,让正义正气充分彰显。
电影《邹碧华》《马锡五断案》,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小镇大法官》,歌曲《宁海路75号》《溜索法官》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文艺佳作,在讲好法治故事的同时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提升了全社会法治意识。
江苏法院《漫画民法典》上榜“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山东法院“微信踢群第一案”等案件的全媒体直播系列作品总传播量年均12亿人次;湖北法院全员读书,打造书香法院,组织线下青年读书会900余场次;四川法院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法治基因,打造“石榴籽”“正义雪莲”等法院文化品牌,《法暖焙茶香》等40余部作品荣获全国法院微电影微视频大奖……
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法院文化作品、文化品牌产生广泛影响,文化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6年1月,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全国各地法院也陆续建成一批院史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广泛开展文艺汇演、读书会等文化活动,法院文化阵地不断拓展,法院文化建设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思明区人民政府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府院共建的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项目——“七星法治文化街区”。毗邻法院的街道、公园成了法治文化主题街区,法院文化建设功能有机融入社会治理格局之中,让法院文化走出院墙,走进社区,走入群众,让老百姓在文化之旅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教育。
此外,人民法院还通过组织观摩旁听、开展庭审直播、发布典型案例、公布裁判文书、参与影视制作等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以新媒体矩阵建设为重要载体增强司法透明度,在各类新闻媒体创办法治宣传栏目2000余个,以富有时代特色的法院文化弘扬司法为民主旋律,传播公正司法正能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