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手喊话冬奥健儿 送上冬奥祝福!
当前,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项项奥运会纪录在“冰丝带”中刷新,一个个奥运冠军在“雪飞燕”中诞生,这离不开建设者们的全力保障。
您知道吗?参与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中有4名来自咱们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他们同时主持参与了冬奥场馆的设计建设和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4位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代表,一起了解他们的冬奥故事,倾听他们的冬奥寄语。
“这是我们集体的荣誉!”
荣誉源自奉献。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陈波认真履行职责,统筹协调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工负责工作,积极参加冬奥会筹办工作协调会议,实地调研“冰丝带”“雪如意”等冬奥会场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协调出台《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加氢站技术规范》,为北京冬奥会交通基础设施及赛事场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陈波特别强调:“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代表,这份荣誉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集体的荣誉。”
在冬奥会筹办期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体人员上下一心、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冬奥会场馆建设质量安全,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谈及对火炬接力主题“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的理解,陈波认为传递奥运火种不仅仅是传递奥林匹克精神,更象征着薪火相传的中国人民坚守初心、坚持梦想、阔步向前奔的精神。
“虎年伊始,我们迎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样的全球盛事,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和传承奥运精神,勇于担负城乡建设者的责任和使命,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重要遗产,又是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的起点,李兴钢认为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传递了北京冬奥会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精彩亮相的“雪飞燕”“雪游龙”成为巍巍小海坨山上的新地标。亲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奥运场馆的诞生与成长,李兴钢感慨:“两个奥运反映的是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面貌与方向,夏奥会需要通过场馆设计来彰显国家力量和开放胸怀,实现中国向世界的精彩亮相,如今,国家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奥运遗产的可持续性,冬奥会更要彰显国家自信,把文化的信心和力量传递给世界。”
“希望通过北京冬奥会可以向世界呈现一届安全、简约、精彩,令人永远难忘的冬奥会。”李兴钢期待着,以往中国大众不熟悉的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相对冷门的冰雪运动项目,可以通过冬奥会得到宣传和推广,让冬奥场馆持续发挥作用,助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把科技融入奥运场馆建设是朱忠义秉持的理念。在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和国家速滑馆两项标志性工程建设中,朱忠义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兴机场航站楼的新型结构体系、巨型隔震结构等诸多技术挑战,突破了国家速滑馆项目建设的复杂索结构体系构建和分析设计方法的技术瓶颈。
冬奥会比赛正酣,朱忠义在工作之余也关注了一些比赛项目,“我比较喜欢武大靖,他在比赛中的表现很精彩,体现了队员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朱忠义祝愿所有冬奥健儿能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携手共创精彩冬奥。
2月4日,“双奥总工”李久林作为第104棒火炬手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参与冬奥火炬传递。说起火炬传递经历,激动之余,他还有一丝遗憾。因为时间冲突,有着“鸟巢情节”的他没能参加冬奥会开幕式。
2018年,李久林再次出征,走进了“冰丝带”的建设工地。李久林和他的团队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开发出国产高钒密闭索,完成了“冰丝带”的索网建设;坚持创新制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打造“最快的冰”,让更多的世界纪录在这里被打破。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能够担任两届奥运会标志性场馆的总工程师,李久林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国家的强大,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举办两届奥运会,使北京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我也有幸成为‘双奥总工’。”李久林说。
采访进行中,两位荷兰选手在短短10分钟内接连打破奥运会纪录,亲眼见证这一幕的李久林十分自豪。“这是‘冰丝带’连续四天第六次刷新奥运会纪录,‘最快的冰’名副其实。”他说。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