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中远海运特运半潜船运送我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凯旋

5月27日,在天津港,我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搭乘中远海运特运5万吨半潜船祥和口轮凯旋归来。

“天鲸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该轮历经3年7个月圆满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由肯尼亚拉姆新港起航,经过9000多海里的长途旅行后安全抵达天津港并顺利“下船”回家。

护送你出征,又伴你凯旋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0月,“天鲸号”受命远赴西非加纳,参与“一带一路”加纳特马新集装箱码头疏浚工程项目建设,将“天鲸号”从天津运到加纳特马的正是中远海运特运另一艘5万吨级半潜船祥瑞口轮。2021年,祥瑞口轮姐妹船祥和口轮又受命前往肯尼亚拉姆新港,接送圆满完成肯尼亚工程建设任务的“天鲸号”回家。

多名“乘客”,两港登船

除了“天鲸号”,此次从拉姆新港一起搭乘祥和口轮回国的“乘客”还包括一条“津航艇41号”拖轮和708米长的管线。此外,祥和口轮归国途中还将前往孟加拉吉大港加载“津航浚221号”挖泥船。

两港装货,护送多位“小伙伴”回家,祥和口轮本航次运输任务压力不小。

航程漫漫,看特运团队如何“举轻若重”,实现“举重若轻”?

首先装港环境、气候条件等处处受限。第一装港拉姆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拖轮资源匮乏(须从120海里外的蒙巴萨港调遣),满足半潜船下潜作业条件区域的宽度仅500米,且作业期间船舶不能调头。第二装港吉大港5月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涌浪较大,天气、海况均不理想,拖轮资源同样匮乏,装货日期难以确定。此外,由于第一港所装浮管吃水小于第二港加载货物,在吉大港加载作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货物漂浮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面对种种难题,特运技术团队充分准备、逐一攻克:多方了解港口水文资料、周密考虑货物特性、不断优化作业方案,并专程前往天津与客户进行技术澄清,对装货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给予温馨提醒;合理布置拖轮,最终第一港装货仅在装载“天鲸号”期间加用一条拖轮给半潜船控艉,为货主节省了可观的拖轮费用;根据船上现有材料设计浮管绑扎方案,在确保满足运输过程中绑扎要求的同时,为第二港装货起到限位作用;提前模拟装货过程中各关键步骤的吃水、坐墩等情况,并及时与船上沟通交流,使各方都对作业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为确保第二港装载安全顺利,中远海运特运技术团队自祥和口轮驶离第一装港后每天跟踪船舶动态、货物情况及港口天气预报,积极与各方互通信息,提醒货主在货物舷侧加装碰垫,并及时根据货物状态调整装载方案。

最终,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所有货物均圆满顺利装船。随后,祥和口轮全船一鼓作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货物绑扎,并于当天开航。

处变不惊,卸货时“妙笔点睛”

经过长达40天的航行,祥和口轮顺利抵达天津卸港,并于5月27日凌晨按计划开始卸载作业。作业过程中又遇突发情况:原定用于协助卸“天鲸号”的3条拖轮最终只有2条到位,卸货计划被打乱。

面对变故,港口船长果断调整卸货顺序,先将船上的“津航艇41号”拖轮卸下,令其就地协助卸浮管作业;与此同时,考虑到协助卸“天鲸号”的2条拖轮的马力情况,又在仔细观察和分析现场水流情况后,及时调整“天鲸号”起浮时机,最终实现在作业窗口期内按计划安全顺利卸货,为货主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损失。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