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护士节·延续护理—— “别急,有我们在”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各医院坚持从临床实际和患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护理形式,优化护理思路,拓宽护理领域,丰富护理内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护理服务。
“老年医学科病房收治的患者多是耄耋高龄,照护他们的子女也近花甲之年,这使居家护理更添难度。即使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很多老人仍‘舍不得’出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总护士长刘伟萍告诉记者,为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科室里的护士们自发组建“护患手拉手”微信群。自2016年至今,它好似患者床旁的“呼叫铃”,关键时刻有求必应,又被视作“强提醒”,在多名护士长的微信列表里长期置顶。
专业又不失体贴
“我闯祸了!”某晚9时,微信群里,一名患者家属发来紧急求助。
“别急,有我们在!”护士长王静近乎秒回。
王静刚要问询病情,微信群里接连冒出数张照片。原来,92岁的李老因长期卧床,骶尾部出现大面积深部组织损伤,其中有多处不规则破皮和水疱。
“目前最主要的是避免局部继续受压,需采取左右两侧交替卧位,这样才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压力性损伤愈合。”作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王静一下抓住问题要害,紧接着回复道,“先处理水疱。较大水疱经酒精或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于水疱最下端穿刺抽吸出水疱内液体,再贴水胶体敷料。注意:敷料要适当修剪,避免贴在周围受损皮肤处。”
许久,微信群里静悄悄的,王静反复查阅手机,患者家属依旧没有回复。水疱处理妥当了?还是有突发状况?思前想后,她删掉了输入框里本想发送的消息。“再等等吧,万一家属正操作,自己一打搅反而帮了倒忙。”
“不行啊!我的手一直在抖。”终于等来回复,如王静所料,此项操作于家属而言难度确实不小。
“别慌,慢慢来。”王静接续指导,“不规则破皮处,经生理盐水清洁后,用无菌或消毒剪刀把死皮去掉些,再用生理盐水清洁,而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再贴泡沫敷料……”每一步指导,在表述上王静尽可能细致拿捏。她知道,用词越精准,家属才越容易遵照。
时断时续的交流直至午夜12时,一句家属发来的“感谢,有你们真好”,才让王静睡下。
往后几日,家属定期在群内更新压伤处的恢复情况。照片上,李老的皮肤从破溃渗液到淤血褪去,再到平整如初。最近一张是全家福,端坐中央的李老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有时我们也犹豫,回复语音好还是文字好,发语音怕家属不便理解,发文字又怕家属等得心焦。”护士长沈琦回忆,有次正当她发完语音,准备再发一遍文字给家属作参考时,家属回复道:“好的闺女,谢谢啦。”
“特别感动,家属把我当作亲人了。”沈琦说。
读懂患者家属
在护士长王海筠的记忆里,有这样一名“挑剔”的家属。“别看严奶奶快80岁了,对于老伴文老治疗的每个环节都要一一过问,事无巨细。”王海筠记得,文老住院期间,只要严奶奶来探视,自己会被“呼唤”好几次。
但王海筠观察后发现,严奶奶绝非有意针对谁,她对自己也极为苛刻。加入微信群后,严奶奶曾多次求教护士们:“这些护理技巧,您快教给我,虽然达不到专业水平,我也想尽可能向专业靠近。”
在王海筠看来,真正倾听过家属的诉求后,读懂家属,护患之间的隔阂自会消解。某日,医务处告诉王海筠,严奶奶寄来了表扬信。“严奶奶的认可,有着非同一般的含金量。”王海筠笑言。
有些家属看似挑剔,实际上可能是焦虑。
“颜老的女儿小颜身上有种艺术家气质,从发丝到妆容,就一个词——精致。”护士长于莉回忆。
颜老出院没几天,于莉就接到了小颜的电话。“6点了,您还在医院吗?我有事要咨询!”于莉印象很深,仓促赶来的小颜,几缕碎发散落在双肩,围巾也在胸前皱成一团。
“老爸的伤口总长不好,要不要换种营养剂?用不用挂急诊?”于莉听出,小颜定是因为担心乱了阵脚。“老人吸收慢,恢复能力也弱些,目前的营养方案是合理的,咱们给颜老一些时间。您不必到处跑,也不要轻信网上的推销……”于莉嘱咐道。
小颜离开后,于莉不忘在微信群内安抚小颜。数日后,颜老的伤口愈合了。“多亏有您,没让老爸枉跑医院一趟!”小颜在群里留言。“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而且护理的对象不局限于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也应适时给予关照。”于莉说。
对于严奶奶和小颜的特点,护士们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有件事曾让她们猜不透。
一名家属在老人住院期间,不时举着手机录像。“家属是不是不放心咱们的护理操作?”护士们不禁疑惑。哪曾想,家属入群后,发来的第一条消息竟是一段用心剪辑的视频,画面中展现着护士们日夜照护老人的片段。
退场仍有余温
自2016年至今,微信群不断有新成员加入。“成员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进也有出。”护士长高冬梅告诉记者,患者病情稳定了,有些家属不愿过多占用公共资源而致谢退群,也有些是患者离世了。
然而,没有家属会不告而别。“生命终将谢幕。床旁守护的这段时光,感谢护士们的倾情相伴与全程指导,让我没有遗憾。辛苦了,预祝护士节快乐!”一名家属退群前留下临别赠言。
高冬梅说,微信群存在的意义,也是希望家属每每忆起这段居家照护经历,不会叹息“如果自己再多做一点,老人就不会走得这么急”。
也有家属,虽暂无护理需求,却也舍不得退群,仍在群里传递着温暖。“我家老太太胃管脱管,不想跑医院,可我们社区还未开展上门服务,真发愁!”疫情期间,一名家属的诉苦让群里热议起来。“确实难住我们了。”沈琦回忆,收到微信后护士们忙打听对策。这时,另一名家属回复道:“拨‘999’!调度员会安排上门置管,老爸有次也是脱管……”沈琦说:“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这件事情同时提醒我们,仅提供居家护理指导还远远不够,一些护理操作专业性较高,老年患者对上门护理的需求非常迫切。”刘伟萍护士长说,“科室作为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希望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养老院的合作,定期上门进行护理技术培训和健康指导,提升基层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不断完善‘护患手拉手’微信群服务内容,实现对老年患者常见病、慢性病的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