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是红色旅游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红色旅游人数稳步增长,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显示,2021年,参与调查者中,41.7%的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40%以上的游客经常、自主选择红色景区参观学习。面对大众参访革命遗址、重温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的需求,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设了涵盖伟人故里、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陵园、革命纪念场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点红色旅游城市,基本建成红色景区管理体系。

进一步激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加大传播力度是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的方面。

一是系统化开发、主题式呈现。突出红色,坚守红色,通过统一谋划、有效统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红色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和系统开发。

加大研究力度,挖掘鲜活故事。整合跨领域、跨专业研究力量,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见人、见史、见精神。以人物、事件、史料、精神等为重点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成果发布等活动,推进红色资源的现代表述、革命精神的时代诠释,推进历史与现实相贯通。

将红色资源进行主题式呈现,通过历史事件串联红色地标。对分散在组织、宣传、文旅、民政等部门管理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合理规划,科学统筹。从“零散展示”到“整体展览”,基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将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以主题化形式将红色场馆、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融合展示,打造区域“红色露天博物馆”。

以饱含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又具有情感张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内容,让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活起来”“能说话”,赋予其教育价值、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

二是现代化展示、沉浸式体验。据统计,在2021年红色旅游客群中,90后、00后人群占比达到51%以上。为此,需要准确把握消费结构变化,使供给方式更具时代性,使红色景区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的体验地、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的“打卡地”。嵌入科技力量着力改进场馆的展览水平,以现代化表达激活历史场景,让静止的遗址活起来,使红色旅游由静态向动态转型。

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增强红色文化体验的时代性和现实感。

让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走入红色场馆,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运用声音、动画、数字互动等科技手段,通过AI、VR、AR、MR等新技术全景还原革命场景,将静态瞻仰转变为动态体验。通过音乐剧、实景剧、情景党课、朗诵剧展演、近景红色魔术、快闪表演等形式,提高纪念设施展陈水平,提升观众和游客的参观体验。

三是融合化联动、协同式发展。红色旅游的魅力根植于红色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感染力和蓬勃的创新力。红色旅游市场新趋势,要求强化红色资源与其他要素的内在关联,实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业态融合,推动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休闲、康养等资源相结合,满足用户多样化出游需求。让红色资源走出博物馆、展览馆,登上新平台、新阵地,以本土化影视作品、歌舞剧、现代说唱、文创产品等形式打通红色传统和现代生活之间的通道。对展示内容进行再开发,让文旅商真融合、深融合,形成红色旅游、文化创意、展览展示、影视剧表演等共生共荣的良性发展格局。

主体融合,区域联动。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重大区域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同频共振作用。积极促进跨区域合作与连片开发,坚持东中西互补、点线面结合,促进红色资源共享、流量互助。

四是立体化传播、矩阵式推广。增强红色文旅宣传的受众分层和立体呼应,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形态的传播方式,加强个性和创意,充分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用足用好全媒体,根据受众特点,通过融媒体宣传、图文直播、抖音、自媒体等方式即时传播、推广红色旅游基地资源。除传统的文字介绍外,还要以音频讲故事、视频播影像、VR模拟实地,并插入链接提供图书资料参考等形式,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媒体矩阵式宣传功能,以更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展示。公众号和官网除新闻报道功能之外,还要增加影像、视频、音频内容,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增强内容吸引力,强化宣传效果。

及时跟进采用新兴传播载体,让红色资源打破“次元壁”,使红色文化更接地气。设计形象主题标识,提炼精选一批凸显红色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应用于城市雕塑、纪念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以影像、视频、音频投放到城市宣传平台,产生协同效应,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