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新征程上的民企500强|“立”的志气:以自主创新锻造发展硬核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广大民营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9月7日,全国工商联举办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有一批敢于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自立自强的民营企业备受关注。他们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自主研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用丰硕的科技成果推动企业成长、行业发展,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主航道,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

克难奋进,勇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行业龙头”“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新征程上一路走来,一批民营企业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自主创新,把突破“卡脖子”难题作为企业发展的使命,他们自力更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出现在富有创新生机和活力的民营企业,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慧。

为保证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处于行业前列,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毫不动摇地将技术创新作为重中之重。

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建国对记者说:“以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项目为例,海亮集团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专门设立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现已布局5个研究所、立项25个课题,引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硕士博士研究员10余人,助力企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实现从6um向3.5um极薄铜箔的突破,海亮集团众多领导及科研人员主动放弃假期,提前投入项目筹划与技术论证中。从设备分析到流程管理、从工程节点到技术攻坚……一众海亮高级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大胆规划,缜密论证。

在国外技术垄断、国内技术空白的艰苦条件下,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依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自主研发和掌握了光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光纤预制棒。在2010年,这是全国唯一一个掌握此技术的企业。

让中国摆脱光通信发展困局,结束国外垄断,让中国光纤网络建设成本降低70%,推动宽带中国、网络强国、5G+双千兆网络战略的实施……然而,亨通集团并没有满足现状,止步于此,在察觉国外正在研发更新一代的绿色光棒时,再次踏上新的研发征途。

又是上千个日夜的拼搏,如今,亨通集团再次站在行业科技制高点,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家拥有绿色光纤材料技术的企业,从全球光通信行业的并跑,进入领跑行列。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对记者说:”牺牲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事小,对环境有影响事大,跟不上世界科技前沿的脚步事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战略高度,未来15年发展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主要就是科技创新,要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荣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贵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企业竞争,靠的是科技和创新,这是民企做强做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家连续9年进入中国民企500强的民营企业,荣民集团勇于承担科技创新的责任。

深知我国新材料产业一直受制于国外,史贵禄在思考——如果能参与到这个领域之中,一定能助力行业在较短时间内迎头赶上。他带领荣民集团耗资近30亿元,成立西安天众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深耕。

当前,荣民集团研发的镁锂合金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天问一号”“浦江一号”等卫星、C919仪表盘等都采用该材料。到2023年底全面投产后,天众的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亿元。史贵禄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占领国际市场,更要塑造国际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内外龙头企业都在超前布局和应用新技术。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民营企业正在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广招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的企业288家,超过10%的企业158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企业80家。有406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26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0%以上的企业从不同层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79.2%的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有效专利数量较上年增长53.6%,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较上年增长25.38%,成为民营经济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写照。

根据《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和有关数据,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民营企业分别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百度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京东集团、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2021年度研发费用分别为1427亿元、578.23亿元、518.8亿元、249.38亿元、226.17亿元、188.48亿元、166.76亿元、163.32亿元、150亿元、140.76亿元。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攻坚产业科技前沿,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项近百项。

“传化集团旗下的传化化学突破稀土顺丁三项‘卡脖子’技术,开创国内柔性连续生产先河,实现进口替代和专利价值,同时,攻克全棉织物色泣牢度提升、阻燃剂连续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稳固领先优势。”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告诉记者,“还有无氟易去污整理剂技术名列国际第一梯队,有机硅下游废水处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转基因生物育种达到国内领先”。

累计实现126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获得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超过1600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10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向记者介绍,特变电工自主研制了±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800kV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等一系列代表世界节能输变电技术领域创新领跑工程的中国首台套、世界首台套装备,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更要塑造国际竞争力,打造拳头产品,努力攻坚新技术,研发国家急需的‘反卡脖子’产品。”除了航空运输行业,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更是把眼光落在国家科创建设的重要战略产业——一是陶铝新材料,二是模拟机产业。

“这两个领域,对于均瑶集团来说是全新且有挑战,我们深知,科技创新的路上,急功近利是不行的,集团做足了准备。”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说。

据记者了解,均瑶集团科技创新板块下设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着力于纳米陶瓷铝合金研发和应用,该材料在航天、飞机制造、高铁、汽车等领域可以替代进口材料。更令人欣喜的是,此前,飞行模拟机研发生产一直被欧美企业垄断,经均瑶集团旗下华模科技公司努力,国外垄断已经被打破,助力我国拥有世界两大客机生产商模拟机的核心自主研发和生产。

近年来,众多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要素。京东集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向技术转型,喊出“技术!技术!技术!”战略。第一个技术,用于解决内部大规模人力带来的效率问题;第二个技术,是组件化、模块化的技术服务对外输出;第三个技术,是对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和有秩序地创新。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与服务的统一品牌,以数智供应链能力构筑京东“云网”基础设施。

数智供应链是京东集团2019年转型实践中,反复验证的一套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旨在用数智化技术横向联结生产、流通、服务各个环节,贯穿供应链全链条,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助力城市、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韧性。

京东云将这套供应链能力解耦出来,正式发布七大解决方案,包括一个数智化基础设施,以及覆盖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等全链路的六大业务场景,正陆续在产业中发挥价值。

以科技突破助推高质量发展

经济全球化正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更加直接。

“未来的产业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优势的竞争,而是整体产业效率的竞争。当前,以数智供应链实现高效数实融合成为产业数字化重点。抓住数智供应链,就抓住了高效转型的先机。”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数字化经历了第一个阶段上云,正在进入上链的关键阶段,京东云将秉承开放共生的理念,将‘更懂产业’践行到底,为千行百业打造数智供应链,助力产业培塑全球竞争力”。

“未来,传化集团将以科技突破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科技队伍专业化能力和科研体系持续优化为保障,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延伸新赛道和新领域,向着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目标迈进。”徐冠巨说。

围绕“建立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保持高强度的科技投入、对标高价值的发展方向、推进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四个维度,传化集团将牢固树立科技驱动发展、引领未来的理念,把科技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素,瞄准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营造浓厚科技氛围,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打造科技资源集聚、人才集聚、成果集聚的高地。

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增强竞争和发展能力,民营企业还要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目前,我们铜箔项目技术攻坚力量主要集中于极薄铜箔收大卷工艺,力求3.5um极薄铜箔收卷长度达到客户需求2倍以上。”曹建国表示,“此外,在铜箔稳定性提升、先进铜箔添加剂工艺等高难度技术领域,海亮集团也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坚实道路”。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双碳’目标,持续提升能源电力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水平。”张新向记者介绍,特变电工将持续提升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增进能源电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型,同时实施“卡脖子”技术国产化替代研究,解决核心部件空心化问题。特别是在特高压直流套管、干式空心平波电抗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制方面,加快智能元器件用半导体级多晶硅自主研制,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芯片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

站在发展的新风口,对继续勇闯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民营企业信心满满。

“在‘双循环’时代背景下,均瑶集团的产业升级策略始终沿着国家指引的方向前行。无论是提升市场循环能力还是科技攻坚,对民企而言都是无限机遇,是利国利民、不容置疑的大国之策。”王均金感慨,“道阻且长,行而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