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增强新能源关键材料的供给平衡和安全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新能源产业逆势上行,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的镍、钴、锂等新能源材料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66.1万辆,同比增长120%;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0.1GWh,同比增长109.8%;四大正极材料产量为68.5万吨,同比增长59.3%。这是全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能源关键材料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结果。

新能源关键材料发展事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双碳”目标实现和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抢占,也是当前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此,就增强保障能力,谈3点意见。

一是强化新能源关键材料的资源保障战略,守住国家产业链的安全底线。当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保障资源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镍、钴、锂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材料,已被众多国家列为关键矿产或紧缺资源,国际竞争态势愈发严峻。我国虽然是锂电材料产业大国,但因储量或品位等多重因素影响,镍、钴、锂等矿产资源的自给率相对偏低,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93%、98%和65%,原料安全供应保障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要明确国内自给战略底线,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强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增加资源储备,更加注重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同有关国家的合作,不断扩大海外优质资源权益。

二是深化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融合发展,打造更加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命运共同体。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动力电池发货量同比增长均高达160%左右,四大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接近翻番,而原料端的镍金属、钴金属和碳酸锂折合当量供应量,同比增长分别只有10%、15%和53%左右。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不协调,供应增速落后于需求增速,从而导致供需错配并直接推动了新能源金属价格的上涨。锂盐价格短期内最高涨幅更是超过10倍,导致锂电材料企业采购成本上升,间接传导到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从全产业链看,上、中、下游各环节协调有序,供需适配,共享合理收益和利润,才有利于推动锂电产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从长远发展看,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要加强沟通协调,增进战略合作,特别是要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打造更加稳定和安全的产业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是坚持新能源产业安全发展的底线思维,高度警惕、坚决遏制对资源的恶意炒作。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短链化、集聚化,实体企业发展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加。从国际看,欧美等强调打造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降低对亚太锂电的依赖,区域产业链重构悄然兴起;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原料产地纷纷瞄准锂电产业链中下游,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资源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看,当前新能源赛道看好,原材料价格高企,围绕锂、镍、钴等新能源矿产的资源争夺日益激烈,高价收购矿产项目,一哄而上抢占资源,肓目布局和扩张企业产能等问题不断凸显;中下游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市场结构调整,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变革更趋多元,这些都会对新能源产业安全发展带来影响和冲击,绝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应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风险意识挺在前面,把握好发展的节奏和力度,同时要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对资源的恶意炒作,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