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账号制度化治理全覆盖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6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进一步划定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户的红线底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划定了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户的红线底线。(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大力度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体现用户个性特征,是用户展示自我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飞速发展,通过注册、使用账号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时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比如,有的是“标题党”,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有的是套路化,为了利益尽己所能虚假编造;有的扭曲三观,经常打黄赌毒的“擦边球”;有的挑战底线,在历史观与民族大义面前“踩钢丝”;有的心怀叵测,常常搬弄是非对一些企业展开敲诈勒索……凡此种种,不但破坏了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切实解决账号运营存在的突出问题,2021年,中央网信办协同有关部门、集聚社会力量,集中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全年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万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通过一年的扎实工作,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赢得了社会特别是广大网民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肯定。
除了国家层面的治理外,地方也展开了专项行动积极维护清朗网络环境。比如,去年年底以来,湖南省网信系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部门,采取高压态势,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持续开展“网络水军”和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该省共查删有害信息1.3万余条,处置直播平台恶意营销账号400余个,清理“僵尸粉”20万余个,查处恶意炒作直播3300余场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出台规定是为了落实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进一步划定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账号信息底线、红线,明确责任义务,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
账号制度化治理全面覆盖
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015年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就账号的名称、头像和简介等,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
与2015年相比,此次规定从账号信息的基本功能出发,将名称、头像、封面、简介、签名、认证信息等用于标识用户账号的信息纳入其调整范围,实现对账号制度化治理的全面覆盖。
比如,规定第八条明确了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含有的情形,包括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名称、标识等,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等;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等;假冒、仿冒、捏造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名称、标识等;假冒、仿冒、恶意关联国家行政区域、机构所在地、标志性建筑物等重要空间的地理名称、标识等;以损害公共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为目的,故意夹带二维码、网址、邮箱、联系方式等,或者使用同音、谐音、相近的文字、数字、符号和字母等等。
此外,规定第十条还明确,对账号信息中含有“中国”“中华”“中央”“全国”“国家”等内容,或者含有党旗、党徽、国旗、国歌、国徽等党和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从严核验。同时,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对注册与其关联度高的账号信息,应当对相关信息从严核验。
规定明确,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诚实信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行业准则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制定完善服务规范、加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安全管理、依法提供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
企业须加强账号信息监管
我国互联网用户多、账号基数大,且用户在使用账号的过程中账号信息是动态变化的,若账号信息缺乏有效核验机制,违法和不良信息就容易被传播,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为强化监管,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核验用户在注册时提交的、使用中拟变更的以及网站平台内存量账号信息,并明确了从严核验的情形,从注册、使用、管理的全流程加强对账号信息的核验,堵住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漏洞。
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账号,以及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不仅专业性强,还与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此,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上述账号加注专门标识,以便公众知悉了解,对账号信息内容作出合理判别,进一步推动账号主体合法合规运营。
对于企业而言,该如何应对规定落地所带来的合规要求?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承担起审查工作。在技术(如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管理措施(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处置流程(如部分职业的身份验证流程)等方面加强账号信息的监管工作。同时,有必要重新设计部分界面以满足显示IP地址属地的要求,避免违法信息的传播。
为使各项规定落实到位,规定还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规定明确,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协同开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监督检查。强化了监管措施,规定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存在较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可以要求其采取暂停信息更新、用户账号注册或者其他相关服务等措施。
同时,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省级以上网信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予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于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要点: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是指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名称、头像、封面、简介、签名、认证信息等用于标识用户账号的信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发布和应用平台服务的主体。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网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
观点:
我国互联网账号具有基数大、信息内容多样复杂、动态变化等明显特征。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筛查方法难以实现对用户账号信息的全面、及时和精准化管理,实现对账号信息的高效治理,需要现代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研究院研究员雷震文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