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高铁添动能 “赣”出新精彩

初夏时节,万物勃发。踏上赣南大地,“红色”映入眼帘: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一座座红色地标讲述着红土地上的传奇与荣光。

铁龙铿锵,四通八达。京九铁路,赣瑞龙铁路,京港高铁昌赣段、赣深段……一条条钢铁大动脉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助力赣南原中央苏区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铁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国铁企业社会责任,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和自身区位优势,为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运输支撑。

如今,乘着铁路快速发展的东风,赣南老区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以铁为媒,红土地变成“金土地”

赣州,千里赣江第一城。在高铁新区,状如飞翼的赣州西站迎送八方来客。

近年来,赣州的发展可谓“飞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京港高铁昌赣段、赣深段相继开通运营,赣南老区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4月27日清晨,位于南康区的赣州国际陆港一派繁忙景象,龙门吊有序装卸,集装箱挂车穿梭往来,进出口货物快速集散。随着一声嘹亮的风笛声,赣州国际陆港今年第69列中欧班列迎着朝阳缓缓驶出。

以前,赣南周边货物经铁路出海,抵达深圳盐田港前要先“回流”赣州,再从赣州国际陆港运至盐田港。这样一折一返,物流成本增加不少。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行、京港高铁昌赣段和赣深段的开通运营,赣南周边货物可直接运往珠三角。依托愈发完善的铁路网,赣州知名品牌南康家具融入全球供应链,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木材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家具原材料运输成本高的难题迎刃而解,每年节省30多亿元。

赣州车务段与赣州国际陆港密切配合,先后开通26条内贸班列线路、4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19条中欧班列线路。货运班列通江达海,“钢铁驼队”加速奔跑,助力南康家具从衍生于手工作坊的“草根经济”蜕变为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成就“买全球木材,卖全球家具”的辉煌。

交通不便,曾让投资者望而却步,阻碍赣南老区的快速发展。京港高铁昌赣段、赣深段开通后,赣南老区有了动力强劲的钢铁大动脉,红土地变为投资热土,粤企入赣蔚然成风。2021年,赣州新签约粤港澳大湾区项目219个,签约金额达1214.04亿元。

“有了高铁,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走进赣南老区,一家家企业“源自湾区、追赶湾区、胜过湾区”的追求令人敬佩,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令人振奋。2021年,赣州车务段货发量达468.6万吨,是2012年的2.44倍;2021年,赣州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2011年的3.12倍;2012年以来,赣州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指标逐年攀升,年均增幅稳居江西省第一方阵。

因铁而旺,穷地方变成好地方

巍巍井冈山,又见映山红。

2017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昔日“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的神山村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脱贫秘诀何在?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给出了答案——借助党的好政策,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搭上井冈山红色研学旅游快车,打造“红配绿”融合旅游品牌。

“高铁+旅游”让神山村从穷地方变成了好地方,让信丰脐橙树变成了“振兴树”。

4月23日,京港高铁赣深段信丰站附近的一座果园里,千树万树橙花开,清香扑鼻。“赣南脐橙第一人”袁守根正在指导果农们剪枝、施肥。

1970年,袁守根乘坐绿皮火车赴湖南邵阳,为赣南引进了第一批脐橙树。半个世纪后,200万亩脐橙树覆盖赣南群山,信丰成为世界脐橙优质主产区、中国脐橙之乡。

2021年12月10日,京港高铁赣深段开通运营当天,袁守根登上了“世界橙乡·赣州信丰号”动车组列车。列车掠过一片片熟悉的果园,80多岁的老人兴奋地紧贴车窗往外看:“太快了,太好了!”

迄今为止,信丰已打造300多个文旅结合的果园,精心规划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信丰的相关人员到大湾区各城市开展推介活动,“橙心橙意迎客来”,让越来越多的大湾区百姓了解赣南脐橙、品尝赣南脐橙、爱上赣南脐橙。

138万吨——2021年,赣南脐橙喜获丰收。南昌局集团公司充分发挥高铁成网优势,深入推进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们针对赣南果农的电商黄金周物流运输需求,打造乡村与城市间优质农产品绿色电商通道,组织高铁列车参与运输。每天有400公斤脐橙“搭乘”动车组“走出去”,助力赣南果农增收。

南昌局集团公司积极推进“铁路+旅游”合作,去年开展了“百趟专列进苏区”主题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统筹调配旅游列车车底,优先开行红色旅游专列;充分发挥混改企业优势,在全路首创管内内环定制专列运营模式,进一步释放运力,助力红色旅游。

他们深入挖掘管内旅游资源,推出“高铁+景区”的营销宣传推广新模式;与地方旅游部门强强联手,积极探索“旅客变游客”的方式,打通服务旅客“最后一公里”,有效实现了高铁搭台、旅游唱戏、互利共赢。

遇铁而兴,“空心村”变成示范村

“动车组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穿行,太美了。”今年4月,一组高铁航拍图刷爆了万安人的朋友圈。

万安县将高铁沿线8个行政村、27个村连线成面,打造成吉安境内最美风光带。一个个小山村,实现了“蝶变”。

夏木塘原先是个“空心村”。户籍人口虽有40余户200余人,但只有9户常住人口。院墙破败、杂草丛生,显得荒凉、衰败。

2017年9月,夏木塘迎来振兴转机。因其距离万花世界景区仅500米,景区把它纳入功能拓展区。夏木塘面貌一新,成为“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乘高铁而来的大湾区游客越来越多,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人均收入翻了三番。

南昌局集团公司优化运输方案,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他们航拍摄制《龙腾闽粤》等宣传片,在铁路站车滚动播放;开行52对动车组,扩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湾区+老区”的“双区联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

龙南县的正桂村,距离龙南东站不足500米,用村民们的话说,高铁就从家门前过。

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乡村振兴。正桂村将原先30多幢闲置民房按四星级旅游民宿的标准,精心改造成风格各异的民宿,打造连锁民宿品牌,形成特色民宿集聚区。

村里的日子,遇高铁而兴。

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状如风帆,既标注过往的红色荣光,也激励人们昂扬奋发。

“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句顺口溜,是梓山镇潭头村往昔落后的真实写照。

借助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春风,村里瞄准高铁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农家乐、民宿、富硒蔬菜种植等项目。2019年至2020年,村里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红军后代孙观发笑得合不拢嘴:“2018年,村里人均收入7万多元,2021年突破了20万元。”

村民邱瑞枝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1092亩,还通过统一收购,让自己和乡亲们的蔬菜搭上动车,进入大湾区千家万户的厨房,甚至还“坐上”中欧班列销往欧洲。

今天的赣南大地,钢铁大动脉密织成网,通江达海;经济发展热潮涌动,百姓日子红红火火。赣南人民将感激与幸福写进了山歌里:“哎呀嘞,同志哥!党的恩情比山高,感恩奋进攀新高……砍柴全靠好镰刀,撑船全靠好竹篙;高铁动车是个宝,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南红土地,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一条条铁路新线的建设,老区发展将不断呈现新风貌。

高铁,让遥远的不再遥远,漫长的不再漫长。老区人民不忘来时路,阔步新征程,期待老区“赣”出新精彩、更上一层楼。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