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大型风光电基地如何开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
事实上,早在2021年10月,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就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
为什么推动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目前建设现状如何?下一步如何开发?
是实现“双碳”重要支撑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实现“双碳”的进程中,以风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无疑是主力军。
“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建设风光电基地,既有利于推动风光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还能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山东航禹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文磊表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确立,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逐步成网,困扰‘三北’地区的风光电项目外送掣肘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因此在广阔的‘三北’地区建设大规模风光电基地应运而生。”
丁文磊说:“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具有规模大、开发成本低、外送通道成熟等优点,对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压舱石作用。同时经济效益显著,依托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构建新能源产业链,吸引光伏、风电、逆变器、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的优质厂商前来投资产业项目,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此外,生态效益突出,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恢复、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循环模式,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可以促进系统保护,修复沙漠、戈壁、荒漠,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建设节奏加快
“在‘双碳’目标下,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节奏加快,在‘十四五’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其将成为新能源装机的主力军。”丁文磊表示,目前,国家规划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累计达到4.5亿千瓦装机,首批1亿千瓦时已在全面开工安装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同时,相关配套政策同步密集出台。
“目前,我国第一批1亿千瓦规模的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与此同时,第二批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在加快组织推进中。”李琼慧说,“从首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1亿千瓦的规模可见,存量项目很少,大部分都是新增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风光电基地新增风电、光伏发电的规模占‘十四五’全部新能源新增装机的比例将超过70%。”
“十四五”期间,推动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2022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划建设风光电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其中,“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电基地总装机约2亿千瓦,包括外送1.5亿千瓦、本地自用0.5亿千瓦;“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设风光电基地总装机约2.55亿千瓦,包括外送1.65亿千瓦、本地自用0.9亿千瓦。
下一步如何开发
在政策与发展目标加持下,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是新能源主要发展模式之一,但项目经济性仍面临一定挑战。比如,区域电网安全运行能力有待提升,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有待健全,项目经济性有待加强。
面对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如何开发?丁文磊表示,国家要采取东西互补、联合开发的风光电应用之路。即在拥有广阔土地资源的中西部地区规划开发风光电大基地项目,在经济基础好、用电量大的东部地区鼓励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尽最大努力做到资源的高效配置应用。
丁文磊说,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模式主要分为风光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3种。通过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火电、储能等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有效降低可再生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实现绿色能源的稳定送出。同时,利用智能运维平台、大数据分析、智能设备等智能技术,实现对基地项目的全方位智能化运维,有助于加快故障反应速度、提升运维操作精度、降低基地运营成本。
“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式开发,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李琼慧表示,大型风光电基地开发总体思路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作为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同时,遵循绿色优先、协调互济,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市场驱动、政策支持三大原则,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原则,通过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微调、中期滚动调整,将具备条件的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