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四川都江堰灌区 春灌备战进行时

“看看渠道去!”春节后上班不久,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东风渠管理处工程科副科长何晓强陆续拨通了灌区几个基层管理站负责人的电话。他说,眼下正是检视岁修成果的时候。

东风渠管理处所辖灌区是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检视是为了迎接接下来的春灌大考。今年,都江堰灌区工程水毁情况如何?维修养护又有哪些新进展?春灌用水有保障吗?记者近日在灌区进行了走访。

医治“大毛病” 优先处理病险工程

“流量、流速都正常。”2月10日,东风渠管理处新都管理站副站长熊志军和何晓强一起,来到毗河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一侧的牟珠堰支渠取水闸口,检查水毁重建工程运行情况。

不远处的麦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正旺。村民李阿姨正在渠道边洗菜,看着渠道里源源不断的水流,她笑着说不担心今年的灌溉用水了。

牟珠堰是毗河里的一道堰坝,通过在河道筑堰将水位抬高至取水闸口,从而让毗河之水流入牟珠堰支渠。

“2020年的多轮汛情让牟珠堰的冲沙闸、堰坝以及护岸冲毁严重,重建工程在2021年6月才全面完工。”熊志军说,牟珠堰支渠全长约10千米,灌溉面积涉及郫都区、金牛区和新都区,直接关乎下游1.5万多亩耕地灌溉用水。

去年春灌期间,牟珠堰采取临时措施保障了春灌用水,今年情况如何?何晓强在仔细查看渠道、取水闸口等工程设施后表示,牟珠堰重建工程经过了去年主汛期考验,如今运行情况良好,今年春灌可以正常供水。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工程运行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都江堰灌区汛情相比往年较轻,加上灌区严重病险工程的重建和修缮工作已完成,给今年春灌奠定了良好的工程运行基础。据介绍,每年岁修开始前,灌区都会明确“区分轻重缓急”的原则——把整治严重影响输水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放在优先位置,抢抓工期,“这些都是伤筋动骨的大毛病,整治速度要快、工期要提前,才能确保不耽误来年春灌”。

打通“肠梗阻” 提升水网输水能力

2月10日,位于天府新区的东风渠新南干渠鸡公嘴渡槽施工现场,工地上的红灯笼还高高挂着,施工管理人员早已进场办公,开始检修机械设备为开工做准备。

新南干渠鸡公嘴渡槽由两条平行渡槽组成,分别是1968年修建的U形渡槽和1974年修建的矩形渡槽,两渡槽设计流量相加为50立方米每秒。2018年,U形渡槽被鉴定为四类危槽,需拆除重建。但由于项目审批和资金等因素,U形渡槽停止运行但并未拆除重建。

东风渠新南干渠是成都以东丘陵地区及外围丘陵地区农田灌溉、工业及其他用水的输水动脉,更是眉山市黑龙滩水库的主要来水渠道,U形渡槽的停运,使得东风渠往下游地区的输水“动脉”不再畅通。更令人忧心的是,矩形渡槽也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尽管尚在运行,但并不能按照33立方米每秒的设计流量向下游输水。

“现在往下游输水只能依靠矩形渡槽,一旦下游出现旱情,供水将无法保障。”东风渠管理处天府管理站站长吴刚表示,确保输水畅通是春灌用水工作的关键,因此打通鸡公嘴渡槽这种“肠梗阻”工程节点,对提升灌区水网输水能力、保证春灌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早在2020年年底,东风渠管理处就先期投入自有资金3400万元,启动了东风渠总干渠—新南干渠渡槽整治工程,共涉及9处渡槽重建和3处渡槽防渗处理,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将有力提升东风渠新南干渠输水能力。

运管同步 春灌用水“不打挤”

“今年蓄了多少水?春灌够不够用?”春节过后,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黑龙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已经记不得回答过多少次类似的问题。

作为仁寿、井研、简阳一带近120万亩耕地和200多万人饮用水水源的“大水缸”,黑龙滩水库的蓄水情况,直接决定这些地区今年春耕备战的时间安排。

“从去年秋天到现在,整个灌区的屯蓄水库有条不紊地开展蓄水工作。”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供水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备战春耕春灌,除岁修顺利外,另一个底气就来自当前蓄水情况。

多年来,都江堰灌区一直强化“长藤结瓜”模式,就是通过修建渠道和屯蓄水库,以工程输水的方式,增加灌区特别是丘陵地区及尾水灌区的供水保障能力。

“一旦蓄水不足,春灌用水高峰期必然出现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丘陵灌区和平原灌区用水‘打挤’的情况。”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灌区水利工程的合理科学有序运行,也是春灌的一大重要保障。

好消息是,受去年秋季降雨偏多影响,都江堰灌区内的大小水利工程都差不多“喝饱”了,目前都江堰灌区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约为13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略偏多。

“岷江上游来水,仍然是都江堰灌区用水的‘主力军’。”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农情年年变化,今年春灌仍不能掉以轻心,不仅要把水蓄好蓄满,也要在用水管理上下功夫。春灌期间,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将继续加强用水管理,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包括用水动态信息传递、工程保障、支渠口以下工程清淤等形式,保证水流能输送到灌区的每个角落,让全灌区都能够均衡受益、实现满栽满插,为全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