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系统治理 向美而行 打造全域幸福河湖的江苏作为

这里,是最早探索河长制并取得河湖治理卓越成效的经济强省,是正在实践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系统治理的河湖治理榜样。

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重要一环,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江苏,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更聚焦“美”,人民群众更期待“美”,生态治理正在奔向“美”。

这里,河长制平台不断拓展坚实,江苏特色的现代水网正在延伸到沟沟汊汊,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下的生态底色已然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

“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这是江苏省幸福河湖建设的总目标,是在新时期进行河湖系统治理保护的新追求,更是向美而行、共享幸福的宣言书。根据任务规划,到2035年江苏省所有河湖将全部展现幸福模样,实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这一新目标。

“建设全域幸福河湖,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切实回应。”江苏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杰说。

记者日前深入苏南多地,探寻江苏建设全域幸福河湖的新担当、新作为,探寻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的共治共享之路。

共治共享 擦亮幸福河湖生态底色

南京长江大桥下,外金川河荡漾着碧波,几只白鹭不时掠过水面。这条流经南京主城北部的长江支流,彻底告别了流域性黑臭,成为南京2021年先期建设的幸福河湖示范段。

金川河流经老城人口稠密地区,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南京市以河长制为抓手,市总河长牵头协调、高位推动,推动各部门密切配合、系统治理。

市水务局集中攻坚,按照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引水补水、生态治理、长效管护等5个步骤推进,并且聘请河海大学24位教授担任“专家河长”来“把脉问诊”,合力解决河湖治理难题。

“2021年,金川河宝塔桥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水环境整体提升的效果非常显著。”鼓楼区水务局局长阚加力说。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河湖管护中。“部队河长”上任后,有效解决了军事管理区河道巡查难问题,促进了部队营区自觉规范排水和节约用水;“企业河长”上任后,实现了企业从“旁观治水”到“责任治水”的转变。

多方共同发力,包括金川河在内的28条省、市控入江支流,全部褪浊返清,成了周边群众亲水休闲的好去处。河流具备了“美丽可见”的外在感受,又满足了“幸福可感”的内在需求。

2021年,南京打造了10余条幸福河湖示范段,通过以点带面、以条段带动流域,构筑连线成网的幸福河湖水系。到2023年年底,将全面建成300条幸福河湖。

广大乡村的幸福河湖实践同样如火如荼。“群众家门口的水清不清、环境美不美,与幸福感‘正相关’。”常州市河长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是峰说。常州在全省首推小微水体河长制,排查出的1.4万余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了长效管护体系。

在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河南村河长制主题公园,过去“脏乱差”的上马槽河如今水清岸绿,与周边白墙黛瓦、阡陌良田、农趣景观,构成一幅现代田园美景。村级河长是推进这一改变的重要力量。曾是企业负责人的蒋中君,回乡后出资参与河道治理,带领村民改善水环境。

在治理小微水体中,常州将“企业河长”创新实践推向深入。仅在武进区,就有160余名企业家出钱出力出技术,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加分项”。

共治共享的创新不止于此。南通如皋市在农村河道管护中,全面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各地将河坡、水面包干到沿河各户,农户既承担管护责任,又能获得河道养鱼、河坡栽种绿化植物的收益。农村河道管护成为群众性活动,群众家门口的小河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人水相亲、以水兴城的“幸福拼图”里,人人都是生态红利的获益者。江苏河长制内涵不断延展,形成了河湖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更多河湖向美而行。

有了良好的河湖生态基底,江苏加快幸福河湖建设步伐。从2021年江苏省第1号总河长令发出全力建设幸福河湖的动员令,到出台推进全省幸福河湖建设的指导意见,再到前不久实施的全省幸福河湖评价办法,江苏系统绘制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施工图”——202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河湖、2030年723条骨干河道和154个重要湖泊、2035年全省河湖,将渐次展现幸福河湖模样。

水系连通 打造幸福河湖“美丽集群”

在南通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的水流向界面中,城区的通江河道与西部的长江,围成一个“倒梯形”结构,里面河道纵横交错,连接成“网”。这是南通市在中心城区打造的水网。

南通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受水体流动性差、河道淤积、雨污混排等因素影响,一度面临“依着一江清水、守着一城脏水”的困境。

中心城区尤为严峻。45平方公里范围内,78条河道中有多一半是断头河。除古护城河濠河为Ⅳ类水外,其余大部分河道为劣Ⅴ类水。
治理从哪入手?南通最大限度利用好特色资源。长江一天两次涨落潮,最高潮位4米,比中心城区内河水位高1~2米,涨潮时江水可以自流进内河,是南通改善水质的“源头活水”。

用好“源头活水”,控源截污是前提,水系连通是基础,活水畅流是核心,精准调度是保障。

2019年年初,南通在中心城区实施了沿河排口高标准截污,做到应截尽截。随后,打通河道堵点、断点,44条断头河全部连接大水系,片区内河道连成水网。

引江水入城后,南通依托原有地势,科学运用泵站、闸站等控制工程,统筹建设控导工程,营造内河间的高低水位差,促进水体有序流动,最终形成了“西引东排、北引南排”的活水畅流格局。

“中心城区河道过去基本无流速,现在平均流速每秒0.14米,水全部流动起来了。”南通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春说。
在河流的“盲肠段”,南通引入了拓扑导流墙这个“黑科技”,仅以每米700元的成本就能让“死水变活水”。

依托水利工程智慧管控系统,南通实现了精确到厘米的远程调度。“我们根据河道生态流量需求,科学调度闸站、泵站,确保活水畅流、清水长流。”市水利局副局长卢建均说。

不到8个月,南通就将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Ⅲ类,全面消除了16条城市黑臭水体,实现了“一江清水入城,满城清水归江。”

水环境好了,群众和水的距离更近了。在崇川区铺港河河道公园,熊奶奶正带小孙子在彩虹慢道游玩:“孩子就是在这儿学会走路的,我们几乎天天来!”

一旁的林荫小道上,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家伙”——戴胜鸟正在觅食。崇川区水利局的同志笑着说:“这几年不仅鸟的种类多了,河边的草丛里还有野兔子呢!”

有了中心城区的成功经验,南通按下水网建设“复制键”,在城区、县区先后启动了14个先行片区。

放眼整个江苏,水网建设如火如荼。一张以流域性河湖与跨流域供水河湖为骨架、大中型控制性工程为节点、区域性骨干河湖为脉络、城乡河塘为机体,以“九路入海、八河归江、三纵调度、五湖调蓄”为纲、“百湖、千库、万河、兆塘”为目的江苏水网,将在10.72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延展。

纵横交错的水网脉络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美丽集群”。

协同推进 复苏大江大河大湖生态

天高水阔,巨轮竞渡,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飞架南北,五山临江而立、层林尽染。右侧黄泥山“伸出”一道石脊直插江中,石脊尽头,长江第一灯塔静静矗立……站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江堤上眺望,美景尽收。

“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到江苏考察的第一站。总书记用‘沧桑巨变’点赞五山滨江生态修复成果,让我们备受鼓舞。”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成宾说,现在长江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江边步道一侧的3块大型展板上,一组组同一视角下的今昔对比照片,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过去“脏乱差”的窘境。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南通坚决落实总书记要求,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清退全国最大的硫磺码头,整治入江入河排污口,腾退并修复沿江岸线,实施“十年禁渔”……

如今,滨江片区从“生态洼地”变成了“城市客厅”,滨江之美沿江海岸线铺展开来。

从“最后一站”南通,上溯到“首站”南京,长江横贯江苏8个设区市,流域范围广,涉及主体多,修复难度大,协同推进正是破题之策。特别是在破解典型的“化工围江”问题中,沿江各地协同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全省“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常州市关闭了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47家化工企业,生态岸线占比跃居全省第一。

紧邻长江的常隆化工,是常州腾退的第一家化工企业。成片的绿地取代了林立的厂房,办公楼成了长江大保护展示馆。

展示馆二楼的展柜上,一个黑色罐状展品成为焦点。“这是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是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减重增强的理想材料。”新北区水利局局长莫建文说,化工企业减量后,常州重点发展了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园。

幸福河湖建设目标下,江苏各地“砸笼换绿”“腾笼换鸟”,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空间。“工业锈带”蜕变为“生态秀带”,交出了一份份“高含绿量”的答卷。2021年,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主要支流优Ⅲ比例96.5%;太湖连续14年高质量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目标,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

在京杭大运河,在洪泽湖,也讲述着协同治水、系统治水下的蝶变故事。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沿线的淮安白马湖、徐州潘安湖再现旖旎风光;洪泽湖恢复了生态岸线,碧波潋滟、生机勃发……

2021年7月,一场以“中国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河(湖)长制”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沙龙在北京举行,参加交流的10余位各国驻华大使对江苏省河长制探索实践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江苏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单元,大江大河大湖生态全面复苏,除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将全面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助力江苏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格局下,探寻各美其美的现代化形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江苏坚定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率先用向美而行的生动实践,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