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河南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极目黄河,水阔天高。站在河南省郑州市花园口黄河大堤上,看见的是宜人的沿黄生态廊道,满眼生机盎然。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担负特殊使命,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今年,郑汴洛沿黄生态廊道道路已全线贯通,黄河南岸607公里生态廊道具备通车条件,年底南岸生态廊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在生态廊道郑州段,以“省道312线及邙岭、黄河大堤”双线支撑,串起黄河滩地公园等一批景点。
河南把生态保护治理作为“先手棋”,“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推进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景贯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行动,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三门峡,小秦岭深处,是“万亩矿山修复”的重要区域。
“今年重点整治露天矿山、无主矿山,彻底消除历史欠账。”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
路边,依稀可见5年前20多万人“淘金”留下的山体伤痕。那时,发源于小秦岭的5条黄河一级支流被严重污染,水体“颜色斑斓”。
封坑口,拆设施,清运矿渣,植树种草……面对1000多个坑口、上百亿元的财政收入,三门峡市坚持壮士断腕,打响生态保卫战。
老鸦岔金矿“1770坑口”,当年火热的淘金点,坑口下曾堆过300多米长、40多米高的矿渣。现在渣坡降低,层层坡面覆盖绿树、草丛。山泉、河水清清流淌,林麝、松鼠等野生动物屡现山间。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2021年,三门峡实施“十百千万亿”生态治理工程,包括18条黄河一级支流治理、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千里城市绿廊建设、万亩矿山生态修复、亿吨泥沙资源化利用。小秦岭“1100坑口”将打造成植物文化园,“1280坑口”将围绕水文化做文章,“986坑口”将实施黄金文化研学项目。河南全省排查黄河流域尾矿库风险隐患,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乡污染治理,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环境质量。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河南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
兰考县东坝头镇,这里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2019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7万多亩紫花苜蓿。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3吨左右,亩均年产值可达3600元。”
昔日风沙滩,今变“绿飘带”,紫花苜蓿绵延数十里。
创新、集约、开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怎么看沿黄地区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河南满怀信心、厚积薄发——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关键在如何发挥比较优势,让传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脱胎换骨。
创新,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郑州市龙子湖内环路,坐上一辆名叫“小宇”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开动后自动避障、会车、制动、停靠。
中原科技城,2020年9月落子郑州,如今风生水起——上汽集团云计算软件中心等155个领军项目落户,总投资超过1650亿元。未来,以这里为龙头,沿着郑州、开封科学大道轴线,建设百里创新创业长廊。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发展。
2021年,河南实施10个新兴产业现代化提升方案。以本土品牌为引领的鲲鹏计算产业初具规模,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集约,促使制造业绿色转型。
洛阳市伊川县,绿树掩映的花园式工厂——中钢洛耐产业园内,自动化生产线静默无声、高效运转。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退城进园”,能耗、水耗大幅降低,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工业退城,绿色回归。重工业城市洛阳搬迁改造70家高排放企业,建成23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2025年,将基本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规模超万亿元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开放,为内陆插上腾飞翅膀。
5月,第五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在郑州举行,公布河南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河南跨境电商创下又一重大创新成果,背后是内陆开放高地优势凸显。”省发改委主任何雄说。未来5年内,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建设成为具有突出效率优势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和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全面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介绍,开封谋划实施了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等一批重大文化文旅项目,全力做好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文章。
沿城市千年中轴线,可见保护宋都古城的重点项目——汴河州桥遗址。在发掘现场,从深坑往上,依次呈现唐汴州城、五代和北宋时期、金元及明朝河道。生动的考古剖面,让人真切感受“城摞城”。14.4公里长的明清城墙即将贯通,宋都大运河展示带、街坊复兴工程加快建设,一座生机勃勃的宋都古城渐露真容。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河南不遗余力。太极拳申遗成功,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槐树遗址发现,河南入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6项,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河南将实施黄河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工程、黄河文化标识工程、古都古城风貌再现工程、非遗记录工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游客可以聆听文物“开口说话”。博物馆既有实物展示,又辅以油画、沙盘、模型、游戏,让游客边看边玩,认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了解二里头遗址中诸多“中国之最”……
据悉,河南将启动45个总投资2474亿元的黄河文旅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借助各种载体、方式,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01 版)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