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常态 科学 精准 ——各地景区落实落细新版防控指南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10月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按照有关会议要求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秋冬季疫情防控要求,常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推进景区疫情防控水平再提高。

各地景区严格落实新版指南要求,做好游客流量管控,引导游客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消杀工作,努力为游客提供安全、放心的游览环境。

严格入园管理

新版指南提出,对进入景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落实“一米线”要求等。各地景区采取积极防控措施,严格入园管理,将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西安市临潼区拥有兵马俑、华清宫等热门景区景点,平均每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以上,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目前,兵马俑、华清宫等相对密闭型景区景点,在落实限流、错峰、预约要求的基础上,还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入园限制,如兵马俑景区暂停团队接待,陕西省外游客或14天内有省外旅居史的本省游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方可入园。此外,兵马俑、华清宫等景区景点再次升级票务系统,对全部客群实行线上预约与实名售检票,确保入园游客信息与行程大数据对接。

青岛市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实行“三级查验”管控措施,设立3处信息预检区、150余处防控提示牌。一级预检区设在中央广场入口处,售票工作人员岗位前置到停车场区域,引导游客网上实名制预约购票,查验门票预约信息,提醒游客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二级预检区设在客服大厅入口处,设立20余处健康码、行程码快捷出示提示牌。三级预检区利用远红外体温筛查仪检测游客体温。

强化人员管控

新版指南对景区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和游客佩戴口罩的场所和口罩防护级别提出明确要求,如在密闭场所、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游客需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演出时,场馆内应设专人提醒观众、服务员、演员规范佩戴口罩。

各地景区严格落实新版指南,克服懈怠心理,强化人员管控,做好流量监测。

“景区要求一线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日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两次,并做好登记工作。”福州古厝保护开发集团三坊七巷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景区还要求一线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下一步,景区将持续跟踪一线工作人员疫苗接种情况,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加强针”接种,保证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此外,三坊七巷景区还成立了由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构成的防疫志愿者团队,分时段分区域开展巡逻工作,对未佩戴口罩和聚集滞留的游客进行文明劝导。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对游客及时做好管理,严格落实通风、消毒措施,并对人流量进行监测,在街区醒目位置公示游客最大承载量信息。游客进入封闭场所需严格落实体温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并做好实名登记。

对于许多到江苏无锡灵山胜境景区的游客而言,利用声、光、电综合演绎的音乐史诗情景剧《灵山吉祥颂》是热门的打卡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该景区对演出的限流和疫情防控措施作出周密部署。“我们对在灵山梵宫上演的《灵山吉祥颂》进行了场次和观演人数的调整,目前周一到周五每天安排两场,周末每天三场,并按照座位数的75%限流。此外,演出场所还免费为游客提供消毒物品,并在每场演出后进行全面消毒。”灵山胜境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做好环境消杀

新版指南对景区的环境消杀、垃圾处理转运等工作作出要求,提出景区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免洗消毒液,做好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及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景区内清洁卫生,产生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应采取密闭化运输等。

青岛市崂山区流清河景区严格落实环境消杀要求,特别对安检机、自助售票机、检票闸机等游客高频使用的设施设备做到消毒全覆盖,不留死角。流清河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曲燕妮说:“我们还在综合服务区、大厅入口、问讯处等服务专区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和医用外科口罩。”

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所有场所、设备都执行一用一消杀、定时消杀、每日全面消杀等要求,确保游览环境安全。景区还设有医疗专用垃圾箱、普通垃圾箱以及口罩回收垃圾桶。“我们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努力为游客营造健康安全的游览环境。”天山天池景区管委会宣传法规教育处处长刘文艺说。

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督查小组,制定了专项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场所定时通风、消杀工作,并储备足量的防疫物资,设置专用应急隔离室。“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决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将对照新版指南,持续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游客及员工的人身健康安全。”该景区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