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王绍据:37年不变的扶贫初心

王绍据(右)深入农村采访,了解山区农民的收入。受访者 供图

以记者与总编辑之名,他始终坚持身先士卒,深入基层,描摹出最真实的中国乡镇之人与事;以扶贫参与者之身,他又以责任担当,敢于呼吁发声,37年来锲而不舍,初心未变。

他是福建省宁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闽东日报社原总编辑王绍据。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王绍据成为全国新闻战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被表彰的21名先进个人之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无数人为之付出努力、流下汗水甚至献出生命的,我只是这浩瀚大海里一朵小小的浪花,代表他们走上领奖台。”面对这一荣誉,王绍据这样淡然表示。让他难以忘怀,并深深共情的,是那些他矢志坚持,为扶贫工作走过的路途,发出的声音,以及写下的文字。

一篇贫困村报道,改变他的人生

1984年5月15日,是王绍据一生中最难忘却的日子。

时任福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县委报道组组长的他,在这一天,起了个大早,乘一个半小时的区间班车到达磻溪公社,然后带着干粮,独自一人徒步35里山路到达赤溪行政村,再从村里攀登16里的崎岖小道,来到畲族群众聚居的下山溪村寨。

一路看、问、听,他发现这个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自然村,仍然是一个有着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呛人鼻腔的野菜、面黄肌瘦的村民、光着脚丫的孩童处在贫困落后状况的偏僻山村。

当天夜里,王绍据回到县城,尽管疲惫不堪,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曾为革命作出贡献和牺牲的老区群众,在新中国成立35年后却吃不饱饭,穿不上衣,还要向国家交征购粮,如此贫穷怎能称得上社会主义社会?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怎能漠然置之不顾?全国农村形势大好,怎可反映如此阴暗之面?若受到处理或不公正对待,将如何面对?

思前想后,纠结煎熬。最终,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记者的铁肩道义战胜了一切。凌晨3点,王绍据起床,写成了一篇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情况调查。第二天,顶着来自好友、同事“会给大好形势抹黑”的劝说,王绍据把调查改为来信形式,直接投寄给了《人民日报》编辑部。

让王绍据没想到的是,这封情况反映信投寄到《人民日报》编辑部不久,就先以内参件形式刊发,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后,于6月24日一版显著位置公开刊登。《人民日报》为之配发了题为《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3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全国性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默默无闻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而王绍据也因为这一次“出头”,改变了人生轨迹。1989年8月,因为那封信,一没大学文凭、二没办报经验的他,被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点将,成为正在复刊筹备中的《闽东报》(后改为《闽东日报》)负责人,后来更是担任了总编辑。

但他对下山溪村的关注丝毫没有减退,尽己所能为赤溪村摆脱贫困倾情倾力。1995年5月,下山溪村搬迁到赤溪,遇上饮水、如厕、用电等生活问题。那段时间,王绍据常常在宁德城区与福鼎赤溪200多公里间来回赶路,一边忙着报社事务,一边到处“化缘”筹集资金,赶在寒冬来临之前为各户村民及时安装了门窗玻璃,而且拉上电线、装上电灯,使穷村第一次有了现代化的照明。2008年,他从《闽东日报》总编辑岗位退休,转以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帮助引进福州一家民俗旅游开发公司到赤溪村落户,开发兴建杜家堡畲族文化产业园,增加旅游新亮点,拓宽村民致富门路。同时,组织新闻媒体不断探索报道赤溪“造血”成功致富的典型经验。

多部脱贫专著,传递赤子之心

赤溪脱贫,是宁德地区摆脱贫困的一个极佳缩影。后经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创造了扶贫的“宁德模式”。2020年4月,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周宁、柘荣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宁德地区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现在,宁德又聚焦产业扶贫再出发,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先后引进宁德新能源、宁德时代和青拓集团等大项目,抱上了多个“金娃娃”。

“你在当地是活地图、活字典,应该协助大家总结宁德扶贫经验,提供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全国全面摆脱贫困、建成小康发挥余热!”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网演播室同赤溪村干群代表视频连线时,这样亲切嘱托王绍据。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王绍据丝毫不敢懈怠。近5年来,他撰写了一部10万多字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从“输血”就地帮扶、“换血”异地搬迁,到“造血”产业致富这三个历程的变化,总结出“中国扶贫第一村”7个方面的经验;受宁德市政协文史委的委托,他主编了40多万字的《滴水·筑梦》一书,更加全面地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宁德模式”和成功经验;而后,他又前往下党,住村深入采访,撰写了13万字的《下党在向上》,总结推广下党成功的脱贫经验。

除扶贫专著的撰写外,为更好地推介脱贫攻坚的“宁德经验”“宁德模式”,王绍据还积极应邀在省内外举办的200多场培训班、研修班开讲座进行宣讲,听众(含视频收看)达55万多人次。他还不顾高龄之躯,远赴宁夏、陕西、内蒙古、贵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传播精准扶贫经验。

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宣告完成。“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是人类伟大的创举!能够为全国的脱贫攻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这是人生的自豪!”王绍据的言语之中充满欣喜。

37年参与扶贫、宣传扶贫,王绍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要有担当,初心使命不可忘”的道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而今,宁德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正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年逾古稀的王绍据,仍有使不完的劲,那颗参与扶贫、奉献扶贫事业的热心始终没有降温。“扶贫是苦事更是幸事。唯图有生之年,能为人民、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才是晚年的幸福之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